拍品說明:
羅漢,阿羅漢的簡稱,梵名Arhat。最早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意譯上有三層解釋,即殺賊、應供、無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的形象一般都是出家比丘相,頭部無須發,身著袈裟,全身無任何裝飾,或坐或立,栩栩如生,是藏傳佛教各類造像藝術中最為樸實無華的象征。
在中國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十六羅漢,最早記載于唐代《法住記》:謂佛陀臨涅盤時,囑付十六大阿羅漢,自延壽量,常住世間,游化說法,作眾生福田,故佛寺叢林里常雕塑羅漢像,供養者眾。十八羅漢,系自十六羅漢演變而來。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羅漢像,為五代張玄及貫休所繪。其后,宋蘇東坡分別為此二畫題十八首贊,并于貫休所作標出羅漢名稱。此外,杭州飛來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羅漢像,也是宋代的作品。自元代始,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羅漢,且在佛教界,羅漢像的繪畫與雕塑,也多以十八羅漢為主。自此,十六羅漢乃逐漸沈寂,十八羅漢代之而起。
此手串為和田白玉雕刻,造像造型生動,神態各異,雕刻技法嫻熟簡練。尤其是羅漢的面部表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手腳刻劃細膩,衣褶自然流暢,生動寫實。能夠整串保存這么完好,前所未聞,更加增添了此串的珍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