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清代中期以后,藏傳佛教造像深受內地影響,相貌趨于漢化,五官的立體感逐漸減弱,變得愈加圓潤,使之情態更加平和溫文。釋迦牟尼像渾圓的臉型,還有豐腴的雙肩、臂彎皆充滿富于彈性的肌肉感。形如滿月的臉上五官勻稱,額間的白毫突出,與鼻梁、含笑的嘴巴連成一條直線,弧度優美的眉眼在側,五官舒緩而自在,這得益于千百年來形成的造像的黃金比例。十八世紀時,銅鎏金造像藝術高度成熟,甚至出現程序化的趨勢,但時代風格已十分穩定,釋迦牟尼的袈裟樣式在工匠的手中駕輕就熟,披在肩頭的衣角有幾層褶皺諳熟于心,佛祖的手印也拿捏的恰如其分。此尊螺髮青紺,肉髻高隆,寶珠頂嚴。額廣平正,眼瞼低垂,面容慈祥。身著袒右肩袈裟,衣褶簡潔明快。右手作觸地印,左手結禪定印,表示世尊歷經磨難降魔成道,一切大地之神可以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