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款識:“雍正年制”
直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形如橄欖,故曰橄欖瓶。外壁施胭脂水寶石紅釉,色澤勻亮。橄欖瓶為清三代官窯中的典型器,每朝器形略異,各有特色。康熙橄欖瓶頸部較細長,乾隆的腹部較為圓潤,雍正的比例則最為勻稱,線條最顯秀雅。
郎窯紅釉器是清代康熙時期江西巡撫郎廷極(1663—1715)兼任景德鎮(zhèn)御窯廠督理時所燒造的名品,故名郎窯紅。它恢復并發(fā)展了元明以來的高溫銅紅釉工藝,其似初凝牛血一般鮮紅濃艷的釉色,可與飲譽中外的明代宣德寶石紅釉并肩齊名,因而有“比視成宣欲亂真”之說。燒造過程中對燒成的氣氛、溫度等技術(shù)指標要求很高,燒制一件成功的產(chǎn)品非常困難,民諺有“若要窮,燒郎紅”的說法,所以郎窯紅釉瓷器在當時就很名貴。本品器形秀長俊美,線條勻稱優(yōu)雅。釉水厚重,發(fā)色濃艷,流敞自然,輕掛垂肩,亮麗雍雅,應是郎窯紅中以黃金為發(fā)色劑、以紅寶石入釉燒造的稀有品種,較之傳統(tǒng)郎窯紅更為名貴。
器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