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鉞上部為隼插,兩面陽刻獸面紋,鉞身和隼插之間有一道橫格,格與隼部鉆掏三個矩形孔,成品字形排列,用以穿系。鉞面中間部位圓孔中,鏤雕頭生雙角,口露獠牙的牛形獸面。獸面紋飾主要用剔地起陽紋,整器刀法洗練,包漿厚潤,器表紋飾和麻點處沾有朱砂。鉞身有一古代裂隙,由于年代久遠,深褐色沁已入隙中,甚是自然美觀。該器歷經數千年風霜,至今完整無損殊為難得。
鉞為吾國之神器,自夏商始千年不絕。究其肇始,初為農耕之器,繼為兵刑之物,再為禮之重器,一脈相承。走過了工具—武器—禮器的發展過程,從一種純粹的生產工具上升到精神文化層面的祭祀禮器,反映了我國早期文化重器鉞的完整演變過程。可以看出古代器物的功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從實用而達精神。
鉞的數量發現較少,在大博物館中為早期文化重器,兩岸故宮,英美等雖偶有收藏,但器型均較小,且多光素無紋。公開展出品多為青銅件,玉鉞甚為少見。
從其形制、制作工藝和刀法以及包漿觀察,具有商代的典型特征。鉞多為博物館擁有,私人收藏如此品級者甚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