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編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其興起于西周時期,在春秋戰國達到鼎盛,直至秦漢之后才開始逐漸衰落。編鐘的演奏方法是將大小薄厚不同的編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依次排列,之后再將其一個一個地懸掛在鐘架上,并嚴格按照指定的樂譜使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條狀的棒分別敲打銅鐘不同的部位,以演奏出美妙動聽的的音樂。這件清代的和田白玉雕雙龍戲珠紋編鐘,玉質細膩溫潤,鐘鈕為雙龍相交狀,器物主體雕刻雙龍戲珠紋圖案,上下兩側則分別裝飾性地雕刻一圈靈芝云紋與海水紋。造型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時期鑄造的金編鐘完全一致,由此可與推測其原先應該至少應為十六件一套,雖不知為何在流傳過程中與其他的十五件編鐘散失,但這絲毫不影響這件器物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