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此熏爐,釉水潤澤清新,柔和鮮活,寶光瑩亮而無火氣。筒形腹,三足,有蓋。母口蓋,子口腹。蓋面印花紋飾獨特少見:中心鏤空透雕卍字圖形,以作出煙散香之用。圍繞右旋卍字,三只展翅鳳凰穿飛于盛開的牡丹花葉之,清晰醒目,動感十足,有著淺浮雕一般的立體審美之效果。香熏的產生應用歷史很早,至宋代,其制作材料、造型紋飾、應用范圍都更為廣泛多樣。大家閨房、文人書齋、僧侶禪室皆有香熏。香熏里升起的裊裊輕煙,散發的何止是清香,那份寧靜、那份淡雅、那份高潔,無不浸透著宋人文化藝術之精粹,怡心養性,潛移默化。文明升華史,此爐可為萬千物證之一。其珍藏價值,無需贅言。
中國佛教對“卍”字的翻譯也不盡一致,北魏時期的一部經書把它譯成“萬”字,唐代玄奘等人將它譯成“德”字,強調佛的功德無量,唐代女皇帝武則天又把它定為“萬”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卍”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右旋,-種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認為應以右旋為準,因為佛教以右旋為吉祥,佛家舉行各種佛教儀式都是右旋進行的。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種大人相之一。據《長阿含經》說,它是第十六種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這是一個被佛教徒視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