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壺黑釉,口呈荷葉形,側面望去似鳳首,前置一短流,細長頸,溜肩,鼓腹,足外撇。鼓釘曲柄接口沿。曲柄線條流暢,簡潔實用,又富有裝飾性。長頸中部飾兩道凸弦紋,頸肩相交處及肩腹相交處各飾一道凹弦紋。
黑釉瓷給人以幽深、玄遠和渾厚的美感;黑釉瓷燒造過程中不受焰燒限制,不僅能創造出豐富的窯變效果,而且又能遮蓋坯體上因雜質而常常出現的瑕疵,因此成為南北各大窯場的共同產品。在歷史長河中,黑釉瓷器不斷推進和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異彩紛呈的黑釉精品:既有東晉士族所賞的雞首執壺、唾壺等黑瓷名品,也有充滿盛唐氣象的唐代花瓷;既有借鑒外來文化、飽滿大氣的唐代鞏義窯黑釉鳳首執壺,也有宋代皇室貴族、文人士大夫乃至禪僧釋子喜愛的各色建窯兔毫盞;既有自然灑脫、行云流水般的宋代耀州窯醬斑裝飾,也有金元時期河南、山西流行的金銀油滴;既有金代北方草原文明影響下的粗狂率性的剔花瓷器,又有金代獨特的出筋裝飾以及南宋吉州窯獨創的漏花、灑彩裝飾等,可謂精彩紛呈,讓人應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