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這件皮囊壺胎體潔白堅硬,整體造型渾圓、莊重,平底提梁適合提攜,管狀小口,口下凸起串珠紋一周,仿佛是皮囊縫合的線頭痕跡;腹體下垂呈扁圓狀,有凸起的弦紋,像是系帶的皮條。器形容量大,盛裝水、奶利于保溫又不容易傾溢,既美觀又十分實用。
遼代皮囊形陶瓷壺是遼代最有草原特色的器物,其造型來自游牧民族所使用的皮囊,因為早期皮囊壺上部飾有雞冠狀孔鼻,又名“雞冠壺”,遼早期的雞冠壺較多的保留了皮囊的樣子,裝飾簡樸,形狀渾圓,壺面上有仿皮子縫制的突棱、皮繩、皮扣合縫線等紋飾,自中期開始,壺身變得較為瘦長,底部有了圈足,便于放置在平面上,到了晚期,壺身更為瘦長,已經不具有皮囊樣式,從皮囊壺的演變,可以看出契丹人從游牧向定居轉化的進程。
瓷質皮囊壺在遼代曾大量生產,主要有白、綠、黑釉等品種,以醬色釉做裝飾的極為罕見,此壺造型、釉色都十分精美,線頭、皮帶裝飾如同真物一般,醬釉在光照之上仿佛能將壺中的水滲出,管狀小口也活潑得象要傾吐,傳達著北方民族粗獷又細膩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