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膽瓶,瓶類器物的一種造型,因器型如懸膽而得名。直口,細長頸,削肩,肩以下漸碩,腹下部豐滿。為花器,始燒于唐代至清中晚期,盛行于宋代,由于膽瓶造型典雅優美,給人超凡脫俗的無限情趣,為當時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是陶瓷器型中的經典。
吉州窯釉下彩繪是受磁州窯影響而出現的。北宋末年靖康之難,北方地區一些瓷窯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磁州窯部分工匠也遷到了安徽、浙江和江西等地繼續從事制瓷,因此,吉安吉州窯也燒制了具有磁州窯風格的白地釉下彩繪裝飾品種。這種裝飾的吉州窯瓷器在墓葬當中也有發現,1970年江西南昌縣一座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墓出土了兩件釉下彩繪器,一件為三足爐,一件為鹿紋蓋罐。1955年安徽省巢縣宋墓出土一件醬褐色釉蓮花瓶,紋飾畫法與上述三足爐主體紋飾荷花紋幾乎完全相同,可以肯定也是13世紀初期的吉州窯產品。吉州窯釉下彩繪對景德鎮青花瓷器有較大影響,元代后期青花瓷器中的藍地白花畫法即借鑒于吉州窯,元青花、釉里紅瓷器回紋邊飾也取材于吉州窯,海水的畫法與吉州窯之間也有著淵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