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青花瓷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古銅器考》一書稱贊當時的制瓷業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制瓷業集我國歷朝名窯之大成,制做了許多精巧無比的瓷器,不僅官窯成就顯著,民營窯場也興旺發達。此時,景德鎮御窯廠規模龐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燒造各種瓷器送入宮中,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形容當時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幾于鬼斧神工”。
乾隆朝青花瓷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類是典型乾隆器,一類是乾隆仿古器。其承襲康熙、雍正青花的特點,并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提高,體現在制作技巧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從工藝制作上看,其胎體的成型、青料的繪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絲不茍,精工細做,精益求精。乾隆官窯青花瓷既與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別,又與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紋飾繁密、染畫工整、造型新奇取勝。此件方瓶畫風細膩,紋飾精美,胎釉精良,是不可多得的一件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