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棒槌瓶為康熙朝新創(chuàng)瓶式,因形似棒槌而得名,其腹部畫面廣闊,最宜瓷畫,故流行一時。本瓶即為康窯棒槌瓶標準樣式,其體量碩大,盤口直頸,頸中部起一凸棱,折肩長腹,挺拔恢弘。通身以五彩裝飾,頸部繪通景山水。肩部于綠彩錦地紋內設四個開光。主體繪通景人物故事紋飾。此器釉色白釉潔凈,玉質感強。為典型的康熙五彩色??滴跷宀视址Q“硬彩”,與淡雅柔軟的粉彩相對應。此瓶的黃釉、綠釉、珊瑚紅均顯康熙朝的典型色彩特征,色料純凈,但色濃而不妖艷。
以歷史人物與戲曲,小說人物故事為題材的畫面自金代出現(xiàn)后,曾出現(xiàn)了三個高峰時期:第一個高潮在元代,第二個是明晚期,第三個即為康熙時期。清代的官窯器生產大多依照宮廷的畫譜,康熙五彩冠絕一時,為世人所重。究其原因,固然與彩料精研,出色絢麗有關,更勝在其畫法獨特,風格一絕,均令后世難以企及。誠如《匋雅·卷上》所評“康熙彩之顏料,因非后世所常有。論其畫手高妙,不但官窯器皿,髣髴王惲,即平??拓?,亦莫不出神入化,波瀾老成?!弊R者自當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