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汝窯紙槌瓶是一種仿西亞玻璃紙槌瓶而來的器型,原型的來源可追朔到九至十世紀的伊朗及埃及的玻璃工藝。因瓶的器型長頸,斜方肩如一把槌,西方學者因其型,稱為“槌瓶”,中國早在明代已用的“紙槌瓶”一稱。此件汝窯天青釉紙槌瓶,盤口,長頸,斜肩如一把槌,底圓足,底部三支釘。器型經典,開片自然。釉面肥厚,釉色瑩潤,呈雨過天晴之色。此件汝窯天青釉紙槌瓶是宋代汝瓷中的精品之作,具有較高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類似的紙槌瓶還見于南宋官窯紙槌瓶、定窯白瓷紙槌瓶、龍泉窯龍耳或鳳耳瓶等等。
汝窯,中國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窯址位于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代屬汝州,故名汝窯。汝窯是宋代為滿足宮廷特殊需要而設立的窯場,北宋時創(chuàng)設,燒制御用宮中之器,時間很短,數(shù)量也少,又稱汝官窯。汝窯制品器型簡單,但釉色溫潤柔和,在半無光狀態(tài)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窯、越窯的裝飾技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胎質細膩,俗稱“香灰胎”,骨堅壁薄,胎骨迎光可見微微紅色,因選瑪瑙入釉,使釉面撫如脂、視如玉,有稀疏的氣泡,多開有疏密不等的紋片,少數(shù)有魚棱紋,也有不開片的,其縮釉點呈羊肝色。素面多,極少以花紋作裝飾。造型端莊,釉色晶瑩似玉。傳世的汝窯瓷常見器型有碗、盤、洗、瓶、尊等日用品。汝瓷滿釉支燒,在盤、碗、瓶等的底部,可見細如胡麻的小支釘痕跡,五至七枚不等。工藝上有滿釉裹足支燒,也有墊燒的。采用支釘支燒的器物通體滿釉,器底留有支釘痕,支釘細小如芝麻,且多靠近圈足內墻,支釘斷面處一般呈白色。支釘數(shù)有3、5、6個之分,以 5個為多。采用墊圈或墊餅墊燒的器物圈足足端無釉,但少見。在裝飾工藝上有少數(shù)刻花和劃花裝飾,還有龍體和烏首等裝飾。少數(shù)器物有銘款,見有兩種,器底刻“奉華”和“蔡”字款。
其釉色有天青、天藍、粉青幾種。尤以天青為貴,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有“雨過天晴云破處”之稱譽。宋人評價青瓷以汝窯為首位。南宋葉寊《坦齋筆衡》、明代田藝蘅《留青日札》皆稱贊其為宋瓷之冠,明清兩代品評宋代五大名窯時,也列汝窯為第一??梢娙旮G盛名是其來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