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玉制香爐大約出現(xiàn)在唐宋,在明清時達到頂峰,在宮廷、官員家中廣泛使用。它的使用方法是在爐中放置點燃或未點燃的香料,其香氣由蓋部的透孔向外散放,繚繞迂回,滿堂清香,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在宮廷大殿之上所設(shè)置的香爐還有借助彌漫的香氣和繚繞的煙霧烘托皇帝的威嚴(yán)氣度,傳達君臨天下、無上至尊的意境之用。
此夔龍紋玉爐分爐身與爐蓋兩部分,子母銜口。爐身為和田籽玉,玉質(zhì)油潤細膩,端莊沉穩(wěn)。底部三獅足,腹部仿青銅器之夔龍紋飾,雕工精湛。在古代龍與獅是權(quán)勢與尊榮的象征,常作皇室宮廷與達官顯貴之裝飾用途。爐左右耳均成官 帽形,以扁圓形柱體與爐身相連。爐身包漿自然,煙沁色入里,可見傳世已久。
爐蓋為細金絲鏤空累制而成,穹隆頂,藍寶石鈕,蓋面以細金絲累出纏枝花卉紋為地。其上鑲嵌六顆紅藍寶石兩兩豎向平行排列將蓋面分為三區(qū),每區(qū)以粗金絲繞成如意形窗格。窗格以球路紋為地,球路紋又稱金錢紋,寓意“錢路通”、“路路通”,表達富貴吉祥之祝福。 窗格上又以粗金絲掐成梅花一朵,花心為紅寶石鑲嵌,梅花上棲一只金絲喜鵲,昂首展翅,姿態(tài)嫻雅,有“喜上眉梢”之寓意。盒蓋累絲細膩,紋飾清晰,圖案精美,制作工細,充分反映了明代花絲鑲嵌工藝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和技術(shù)水平之高超。
此香爐造型富麗端莊,選材考究,用料大氣,乃清代宮廷御用陳設(shè)之器,傳為溥儀時期流入民間,保存至今仍完好如初,極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