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喬十光 中國漆畫大師 喬十光 (1937.2—)漆畫藝術家。擅長漆畫、壁畫。河北館陶人。1937年1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館陶縣一個農民家庭。1961年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后讀研究生,開始研究漆畫,到我國著名的漆器之鄉福州拜漆器匠師為師,1964年結業留校任教。1986年隨《中國現代漆畫展》訪問前蘇聯。1987年以來,曾先后在中國美術館、福州工藝美術館、日本東京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舉辦“喬十光漆畫展”?,F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長期從事漆畫藝術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著述有《論漆畫》,《論漆畫的開發》、《漆藝新花》、《漆畫的多元世界至至中國漆畫展觀后》、《漆藝新花至雕漆畫》、《試談裝飾繪畫的構圖》、《試談裝飾繪畫的形象》等。創作設計的漆畫有《潑水節》(獲第五屆全國美展二等獎,中國美術館收藏)、《青藏高原》(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質獎,中國美術館收藏)、《北斗》(獲一九八六年中國漆畫展優秀作品獎)、《篝火》(東方藝術博物館收藏)、《收青棵的藏女》和《泊》等。作品還有《愛尼姑娘捻線舞》等。喬十光的藝術來自生活、來自自然,他堅持以造化為師。多年來,他三訪傣寨、三進藏區、兩游長江、四下江南,畫了大量的水彩和水粉、水墨和彩墨、素描和速寫,不僅為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使其繪畫功力得到加強。 喬十光既追求作品的藝術形式,又重視作品的內涵意蘊,并潛心研究材料技法,他主張思想、藝術和技術上的統一;內容、形式和媒材的統一;心、眼和手的統一,還對學習藝術的青年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喬十光的漆畫創作,從民間起步到后來的中國漆畫之父,他已走過四十六年的歷程。畫家的人生和藝術之路,并不平坦,期間有曲折,有坎坷,曲折中求索,坎坷中行進,從昂奮到失落,從痛苦到蛻變,從反思到重新站起,經歷了歷史與現實,文化與藝術的風云變幻和潮起潮落。喬十光的創作無論歷史如何遷移與變幻,他的堅貞努力和如杜鵑啼血般的吟唱,總是縈繞著生他養他的土地,始終不忘人們大眾對他的熏陶,并以此深深扎根華夏民族的生命根系。同時也把漆文化沃野培植的繪畫藝術,讓他生長進現代的時空,呼吸現代的氣息,從而構建他傳統與現代對接的漆畫藝術的獨特風范。這樣的漆畫,不僅具有現代美學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史學意義和人文價值。 喬十光歷史評價 喬十光的漆畫是伴著現代性的民族意味的。它源自生活,超越生活,在更高的現代審美層次上又更深地融進了傳統和西方的諸多因素和個人主觀色彩。它是從民族文化,或者說是民間文化形態的內部實現其現代轉型。與先前任何一個時間段不同的是,他的畫在致力撲捉現實生存的真實與純粹,著力發掘這種真實與純粹的生存中所蘊含的智慧,以及深入思考此種生存智慧中所可能折射的永恒的人生哲理之光。不論是生活的回憶,命運的置疑,還是歷史的反思,自然的遐想,無不緊扣對人的社會的探索和對人類的終極關懷。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