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小圓口,長頸,垂腹,圈足外淺內深,足端露胎,胎質潔白細膩,手感較重。通體白釉,釉面肥厚、瑩潤,白中閃青。頸部至足部分為八棱,青花書七言詩文一首“春光堪賞還堪恨,縊見開花又落花,君家有酒須呼我,我苑花開亦喚君。”此詩與韓國國立國家博物館所藏一只釉里紅詩文盤用筆及文字都基本相同。
李朝瓷器是指公元1392年至公元1883年所生產的瓷器,由于崇尚清正廉潔、儒家清白理念深入人心,所以白瓷燒造貫穿李朝整個時代。成侃(1439~1504年)《慵齋叢話》中載:“世宗朝御器專用白瓷,至世祖朝雜用彩瓷,求回回青于中國,畫樽、杯、觴,與中國無異。”因此可知,李朝青花瓷的出現應不晚于15世紀中期時世祖時。17-18世紀,李朝青花已表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器物多見四方、六至十二角等棱角造型,所用青料發色青淡,部分發悶,此瓶風格即符合此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