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以帶皮籽玉琢制。金代的秋山玉中,多以老虎和麋鹿來表現秋季的狩獵活動,此件作品,鏤雕行虎圖,猛虎四肢動態、身軀紋飾,線條簡練,自然樸實,氣勢磅礴,形象非常生動。利用玉皮子及散落的褐色沁斑和玉裹所含墨點來表現虎的皮毛與斑紋,更顯生動逼真,突出了秋季捺缽活動的情趣,為典型的“秋山玉”。“秋山玉”,據《遼史營衛志》記載“秋山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常。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在對四時捺缽中秋捺缽描述如下:“秋捺缽,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納涼處起牙帳,入山射虎及鹿。林在永洲西北五十里。嘗有虎踞林,傷害居民畜牧。景宗領數騎獵焉,虎伏草際,戰栗不敢仰視,上捨之,因號伏虎林。每歲車駕至,皇族而下分布濼側,伺夜將半,鹿飲鹽水,令獵人吹角效鹿鳴,即集而射之,謂之‘舔堿鹿’,又名‘呼鹿’。”工匠在雕琢“秋山玉”時,保留玉皮,充分運用俏雕技巧表現出虎皮之色,此器物盡現遼金元時期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