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此玉杯杯口弧圓,深腹,矮圈足,足墻外撇,足底特征與晚唐五代時期的耀州、越窯瓷器底足類似,呈明顯五代時期特征。杯壁的云紋按規律分層環繞杯身一周,浮雕雁紋飛翔于云紋之中,或追逐,或回首,意趣安然。杯壁的裝飾技法十分豐富,單是云紋的勾勒就采用了浮雕法、陰線刻法以及浮雕陰線相結合的方法來表現。此杯的云紋裝飾延續了唐代遺風(見參照圖一),與唐代的刻碑、金銀器、玉器上云紋十分類似,其時代特征應為五代早期。一些玉雕動物下端也出現這種樣式的云紋。晚唐五代時期云紋常見的多為兩類。一類為多齒骨朵云,云頭似為“凸”字形團狀,其后有一條須狀云尾,另一類云頭似“品”字形,其后亦帶云尾。前一類云頭邊沿呈波齒狀,后一類云頭邊沿較為光滑,云頭中部凸出的部分呈梯形,其上有細密的陰刻線。玉杯板沿為飾以鏤雕飛天,面部豐滿,眼睛細長,飛舞在祥云之上,長裙隨風飄然。該飛天與唐代飛天的不同處在于衣飾的處理上。唐代的飛天多為上裸身、下著裙的形象,且衣褶紋飾光素,而該玉杯板沿上的飛天則衣袖褶皺楚楚,均以平行陰線表現,這與同為五代時期的杭州雷峰塔地宮發現的玉散財童子(見參照圖二)器身上的衣飾頗為相似。器壁較薄,能隱約透光,很好的展現出玉質的溫潤感。局部有褐色沁斑,肉眼觀之,可見沁痕深入玉肌,且變化豐富自然。飛天鏤空處痕跡與玉表面垂直,為典型的拉絲工藝。轉動玉杯,細細把玩,玉肌內泛出一種凍狀感,給人以厚重的老舊感,此為古玉年代的身份證,為老玉和新玉的明顯區別。迄今發現的五代玉器,以裝飾品及玉帶板為多,其它種類的器具幾乎不見,這件琢工精美的玉杯更顯得格外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