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拍國際秋拍竹雕精品賞鑒
發布日期:2012-10-30
竹雕居我國古代四大雕刻藝術之首,為人所喜愛。我們在欣賞竹雕藝術品時,多數是指以竹莖為材料雕刻的藝術作品,雕刻手法中有圓雕、線雕、毛雕、留青等技術,藝術流派有朱松齡為代表的嘉定派和濮仲謙為代表的金陵派之分。竹莖即竹桿,圓而中空,適宜制作筆筒、臂擱、香筒、竹扁等器物,技法多為煙刻、浮雕、皮雕和透雕。本場中一對“明萬歷 張希黃留青雙面刻‘攜琴訪友’‘傲雪寒梅’圖竹臂擱”即為一竹莖雕之精品。


明萬歷 張希黃留青雙面刻“攜琴訪友”“傲雪寒梅”圖竹臂擱
長19.2cm寬5.3cm厚0.6cm
張希黃,明末人,工刻竹,發明留青陽文刻法,工細精致,曲盡畫理。此臂擱竹面以留青陽刻技法刻畫山水人物:近景崖腳樹下、坡道之上,一老者深山訪友,身后跟隨一攜琴童子踽踽而行;遠景山陰樹下嶙峋怪石之間,隱約可見一隱士安坐瓦舍靜候;人物神態刻畫入微,景致蔥蘢繁茂,生機勃勃。臂擱凹面陰刻仰角梅枝,梅花怒放,其刀法冼練,以淺刻勾勒竹枝輪廓及表現筆墨濃淡,以細劃描繪花瓣依稀、花蕊游絲之態,靈動自然。本品竹絲精細,紋理暗隱,宛若綢緞,歷經四百年把玩摩挲,竹肌已成棕紅琥珀,而竹荺缺呈暗黃蜜蠟,美麗誘人。更為難得的是本品系藏家08年購于日本大阪賢詳堂美術館,在此之前原為日本大阪安本家族藏品,一件小小的文房雅玩尚有如此可靠的出身傳承憑據,實不多見。
竹雕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竹根雕。如需雕刻立體人物、動物、山水小景或水丞、杯、盒一類的器皿就必須使用節密內厚的竹根為材。而竹根的紋理糾結,形態各異,因此雕刻竹根必須順勢借形、內物刻像,巧妙地利用根材天然的形態紋理、巴結甚至瑕疵參與藝術創作。如本場一件“清竹雕螭龍紋杯”即是竹根雕的傳世佳作,此杯樣式為仿商周爵杯造型,杯身高浮雕三只螭龍,首尾相接,似登高遠望,躍躍欲試。清代早期此種器形紋飾多為犀角杯,此器以竹上漆雕琢而成,推古出新,趣致盎然。另一件“福祿洗”也以竹根留截,挖雕而成,整器呈葫蘆形,葫蘆藤蔓上雕刻兩只瑞獸探頭探腦,向葫蘆上挖就的洗口攀爬,活靈活現。此器既可平躺,也可以豎起來作為竹雕藝術品陳設,美觀文雅,設計巧妙,實為清代竹雕的問鼎之作。

清 竹雕螭龍紋杯 高11cm

清 竹根雕“福祿”洗 長19cm
雖然竹雕多是小器,但一器之微,往往窮工極巧,精雕細琢,特別是是明清以降名家輩出,風格獨特,故竹雕精品歷來就是文人雅士的珍愛之物,直至當代仍不減其風采。由此,中拍國際2012年秋拍雜項專場中將奉獻諸多的明清竹雕珍品一飽觀者眼福,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