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田黃有“門道”
發布日期:2013-08-05
田黃的形成
據方宗珪先生所著《壽山石志》考證,田黃形成于數百萬年前第三紀末期,壽山石礦的部分礦石受風雨剝蝕,自礦床分離而散落于溪旁基礎巖石上,逐步被沙土覆蓋,形成沖積性砂礦沉于田地中及河灘下。溪水的日夜浸潤,田土的萬年蘊藏,逐漸改變了礦石原有的形態、色彩和質地,形成了細潔晶瑩、溫潤可人的獨特質感,這便是后人所稱的田黃。田黃無根而璞,無脈可尋,挖掘艱難,故極稀有和珍貴,其多呈自然形狀,無明顯棱角,多有外皮,紅筋成格,肌理有蘿卜紋,質地脂潤,溫柔可愛。
田黃的品種
田黃石品種多樣,按產地分,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上坂田黃色淡而質靈;中坂(至鐵頭嶺)色濃質嫩,品質最佳;下坂(坑頭、貝疊兩溪會合處之下游)色如桐油,質地凝膩;碓下坂(靠近碓下)田中偶有田黃,質多硬而粗,色黔暗。田黃石按色澤和質地又分為黃田、紅田、白田、黑田等,且黃田中還分“黃金黃”、“桔皮黃”、“枇杷黃”、“桂花黃”、“雞油黃”、“熟栗黃”、“皂黃”、“桐油黃”、“金包銀”、“銀包金”、“烏鴉皮”等多種,變幻無窮。不過,無論哪一種顏色都是以黃色為主基調,只是疊加了其它各色之后呈現出不同的光澤而已。
收藏田黃有“門道”
俗語有云,“黃金易得,田黃難求。”自古藏家每得一塊田黃都珍若拱璧,愛不釋手。在經濟騰飛,貨幣膨脹的當下,田黃更成為人們保值增值的絕佳收藏品。然而,正因為田黃是如此的珍貴,人們在收藏的時候才更應該小心謹慎,盡量選擇真品、精品收藏,避免普品和贗品。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色、質、形、工”四個方面來把握收藏的價值。
“色”即顏色,田黃因色黃而聞名,而黃色在古代是皇家專用色,象征著尊貴與王權。上品田黃要求顏色要黃得濃艷俏麗、嬌美醒目、明朗神采,如同金子般的燦爛。如果外面有包裹著的皮質層,如“銀包金”、“金包銀”、“烏鴉皮”等品種,也應當要求色差大,要黃白分明,黃黑清晰。而某些顏色黯淡、混濁,偏雜色或模糊色的田黃,即便質地不錯,塊頭再大,也稱不了上品田黃。
“質”即田黃的質地,上品田黃集凝結、脂潤、通透、純凈、細膩為一身,寶光四溢。握于手中,如同嬰幼兒的肌膚,溫嫩細潤無比。平時即使不加養護,也能保持濕潤,無干燥之感。同時,上品的田黃,紋理要美,格路要少而淺淡,如生有皮質層,應求薄而質細者為佳。
“形”指形態,一般玉石擺件或印章等皆以高大方正者為優。然田黃“無根而璞”,出土時均為橢圓狀,因其太過珍貴,一般人不忍取其方正,只好退而求其次,如果是橢圓形,則應盡量取飽滿、渾圓、規矩,長、寬、厚比例協調的為好。而那些矮、小、仄、薄,棱角尖凸,未加取舍,純為湊重量的則不值得高價入藏或投資。
“工”指雕工,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田黃亦然。田黃的價值除了其與生俱來的品質影響外,雕刻工藝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倘若質地優良的上品田黃與著名工藝美術大師的神斧良工相結合,則其市場價值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翻幾倍不止。從收藏與投資的角度來說,名家、大師的作品更具有保值增值的效用。
中拍國際秋拍“田黃石專題”
中拍國際今年秋季即將推出的“萬石之王-田黃石專題”組織了眾多“色、質、形、工”俱佳的上品田黃擺件,為我們一展田黃高貴溫雅的風姿。囿于篇幅所限,以下擇選四枚稍做介紹。

石秀 田黃赤壁游擺件(附證書) 7.63×5.49×4.05cm;重247.22克
此田黃厚實方正,規矩有度,通體色黃如栗,質地凝膩細潤,當為田黃石之上品,且石表又有名家薄意浮雕赤壁泛舟圖,實乃可遇而不可求之佳作。
本品作者江秀影,藝名石秀。生于1973年,福建福州市,現為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理事,福建工藝美術大師。石秀師從丁梅卿,擅長印鈕、浮雕、薄意雕刻,其作品曾連續在三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賽中獲得金獎,是一位潛力無限的青年藝術家。此田黃正面施小舟揺曳,草葉蔓蔓,蘇子與客相對而席,舟子撐桿于后,人物情態精微傳神;遠處屋舍掩映、波流湍急、山巒疊峭,意味雋永;背面一老者憑江而釣,其上松柏虬勁,江水濤濤;整體構思巧妙,情境相通,儼然一幅文人山水畫;本品集料大、色佳、質嫩、刻工精妙于一體,實為罕見,故在2009年央視《尋寶-走進鹽城》大型電視活動中被評為鹽城“四大寶物”之一。

石卿 田黃松風吟鶴薄意雕擺件(附證書) 9.179×6.335×1.622cm;重154.5克
此田黃質地金黃,凝潤縝密,色澤動人,寶光彌漫。石表淡淡皮色巧雕松風吟鶴,靈動自然,整體造型古樸繁茂,意境深幽。
作者石卿原名郭懋介,字石卿,生于1924年,福建福州人,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工藝美術大師。石卿師從林友竹,以雕刻薄意而著稱,兼工篆刻、書畫,其薄意作品用刀尖利,畫面層疊,意境深邃,獨具風格。石卿先生博覽眾長,師古法而有新意,文學藝術底蘊深厚,融詩書畫篆于一身,是一位德高望眾的老一輩藝術家,由其執刀的田黃作品倍受市場推崇,拍場所見多為百萬天價。本品薄意浮雕松風吟鶴,但見山石嶙峋,蒼松虬勁,一鶴高踞松柏之上,一鶴振翅長鳴而下,兩位耄耋老者,鶴發童顏,乘風駕云于山間游移,好一派閑云野鶴的飄然仙姿。 此枚田黃無論材質或技藝皆為收藏雅玩之上品。

林文舉 田黃雕鳥鳴澗擺件(附證書) 9.19×6.21×2.66cm;重226.54克
此田黃橘紅皮,色如丹棗,皮肉分明,石質凝結細膩,包漿清潤油亮,寶氣流轉,古樸雅致。
作者林文舉,號漁亨居士,生于1956年,福建福州人。秉承壽山石雕西門派傳統薄意雕刻技藝,同時又私淑于林清卿,尤擅鳥竹薄意,多次榮獲各級大獎,現為中國壽山石雕刻大師、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理事,福建工藝美術大師。林文舉創作手法豐富多變,匠心獨運,作品曾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市級大獎,在海內外久享盛譽,也是近年來作品現身拍場數量最多和成交價最高的當代雕刻大師之一,其作品最高成交價達805萬元。本品田黃雕鳥鳴澗擺件,以皮色巧雕險峰凜凜,溪水潺潺,一縷清泉于山間傾泄而下,飛鳥啼鳴,盤旋其間,三位隱者踞險峰之上,或養神閉目,沐浴山林野趣,或攬卷觀畫,體會物我兩忘之境;另一面著屋舍兩間掩映于湖邊,湖光瀲滟,平如明鏡,漁船停泊其上,靜謐的畫面與前者喧嘩的水聲,悅耳的鳥鳴形成鮮明對比,這一靜一動中將世外桃源般的山水風光的描繪得引人入勝,不愧為大師手筆!

林金元 (楊山人)田黃雕晚歸擺件 5.8×6.9×2cm;重94.7克
此田黃色如蛋黃,純凈鮮亮,入手可親,手感脂潤,不燥不變,一經撫摸便覺得油光欲滴,寶光燦爛,動人心魄。
林金元,生于1971年,福建莆田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師從郭懋介、王一帆等著名大師,擅長薄意、高浮雕。主要作品有《虎溪晚笑》、《別有天地在人間》等。2001年被評為“福州壽山石雕刻藝術十大新秀”。本品以“晚歸”為題,立意精絕,但見蒼勁古松下三位人物駐足小憩,情態各具:執杖老者倚松而坐,抬頭仰望;歡喜書僮手舞足蹈,左顧右盼;長袍高士負手于后,仰天長嘆;三人似感動于夕陽西下,余暉滿天的無限美景;古松之上絲絲云彩流動,半輪紅日隱沒,作者將此枚田黃最純凈鮮嫩的部分比做滿天彩霞,以田黃色澤的變化指代日落前紅艷似火,瑰麗絢爛的天空,石材與畫面渾然一體,好似天成!此田黃細潤勻澈,色清而雅,寶氣流轉,明艷可人,而其薄意之技法,令人賞心悅目,實屬難得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