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色呷瑪晚年照片
唐卡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佛教卷軸畫。唐卡既是藏族的繪畫藝術,也是藏傳佛教的宗教藝術,隱含著佛陀教法的密喻,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和解讀藏地的密碼。
在藏地,若想成為有名的唐卡畫師絕非易事。首先唐卡主要以“像傳”的形式引導和幫助修學者體證佛理,要求精確嚴謹,所以畫師本身首先要具備深厚的佛學知識和修為,歷史上許多有名的畫師本身就是轉世活佛或金剛上師,有著實際的證量。此外,畫師還要具有極高的藝術才情和造詣。自南北朝、唐朝發展至今,唐卡歷經千年,技法已趨于固化,畫師要有所突破,就必須有極高的藝術造詣。俄色呷瑪正是這樣一位傳奇的畫師,他是門薩派唐卡的代表性傳承人,他被奉為轉世活佛而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
活佛轉世
說起俄色呷瑪,不得不先提到噶陀寺以及另一位被贊譽為是“佛化身”的畫師珠巴普布澤仁。
噶陀寺是藏傳佛教祖寺之一,居寧瑪派六大金剛道場之首,已有840年之久。俄色呷瑪即出生在該寺山腳下的村莊,未受過任何專業美術訓練的俄色呷瑪從小就顯現出驚人的繪畫稟賦。十三歲那年,噶陀寺活佛認定俄色呷瑪為藏族歷史上著名大畫師珠巴普布澤仁的轉世靈童,并跟隨噶陀寺的卡薩活佛學習了三個月的美術基礎。或許正是因著前世之力,俄色呷瑪迅速掌握了繪畫技巧。當時名揚整個藏區的“門薩畫派”代表人物普布澤仁已去世很久,可當普布澤仁的嫡系弟子們見到他所畫的唐卡時都十分震撼,因為展現在他們眼前的簡直就是“普巴活佛”(普布澤仁)的手跡!
神跡顯能
俄色呷瑪大師的繪畫作品構圖宏大,色彩絢爛,人物造型夸張而不失準確,色彩強烈而不失和諧,十分氣派。在繪畫中他大量使用朱磦色與藏綠色,使畫面光彩奪目、富麗堂皇,充滿神圣感;他筆下的人物皆神情奔放,體態多曲線扭轉;在構圖上,他講求疏密有致,繁簡適宜,主尊與輔圖配合緊密,渲染強烈,極富圖案裝飾美。在宗教戒律的嚴格控制下,已發展了兩千多年的唐卡藝術其傳統制式與風格基本已經固化,而俄色呷瑪大師的作品在符合宗教儀軌的同時將門薩派的藝術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大有青出于藍的風采,才情之高絕非凡人可及。
更為重要的是,呷瑪大師在繪制佛像時無須事先打底稿和編排度量,而是直接落筆,一氣呵成,線條豪放有力,干凈利落,令人叫絕!眾所周知唐卡的繪制要嚴格按照繪畫《度量經》里的度量比例進行,不能有絲毫的偏差,否則即是對菩薩的大不敬。普通唐卡畫師在下筆前,尤其是在作大畫、壁畫前是一定要先丈量、打格、安排好布局后再進行描繪的,而呷瑪大師不論畫作大小,一律不打底稿,提筆就畫,畫出來的人物比例分毫不差,如有神靈的庇佑。本次唐卡拍品中即有呷瑪大師未上色的白描作品,是其揮筆而就的例證。
上世紀80年代,噶陀寺要翻新,全寺德高望重的堅贊俄熱大堪布曾笑著對眾人說:“現在,普布澤仁的轉世有用武之地了。”在噶陀寺的整個翻新重建過程中,大殿的全部壁畫、經部的歷代傳承祖師畫像等幾百幅唐卡全都出自俄色呷瑪畫師之手,且無一不精,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2003年呷瑪畫師又開始為噶陀寺在阿壩地區的屬寺——昌列寺作畫。期間他曾因重病住院,深恐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不能再為寺廟作畫了,昌列寺上師嘎瑪仁波切對他說:“寺廟的畫還沒完成,在圓滿昌列寺壁畫前你不會死的。”沒過多久,在上師和佛菩薩的加持下,呷瑪畫師竟然很快康復出院了。十年間呷瑪畫師為昌列寺講修院繪制了巧奪天工的壯麗壁畫,并于2012年底圓滿完成,而這也是他呈現給世人最后的藝術杰作。完成了上師的囑托,呷瑪畫師終于往生極樂。
俄色呷瑪為噶陀寺經堂設計繪制的壁掛唐卡
全能的天才
俄色呷瑪是一位全能的天才藝術家,除了繪制和堆繡唐卡,他還擅長銅雕、泥雕等各種雕塑,擅長金屬手工藝、跳金剛舞和誦經。康巴地區供奉的許多佛像藝術從設計方案、工藝流程到塑制過程都是在呷瑪大師的親自指導下完成的。2009年,俄色呷瑪大師被文化部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是藏族金屬煅造技藝(藏族煅銅技藝)項目的傳承人。中央電視臺、四川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都為他做過專題報道。
顯赫的功績
俄色呷瑪一生功績卓著。他為噶陀寺、昌列寺等眾多佛教寺院繪制的唐卡、塑制的佛像數以千計。
他一生還培育了眾多弟子,繼續他利益眾生的藝術事業。
在噶陀寺佛學院史實編撰委員會編輯出版的《噶陀佛學院史實》一書中,是這樣評價俄色呷瑪的:“噶瑪畫師是一個天才的唐卡和雕塑藝術家。阿格旺波和格則認定他為昌都普布澤仁的轉世。”噶陀寺耗時17年編輯完成的《大圓滿經典總匯》和《大圓滿經典總匯圖集》中,噶陀寺當家大活佛莫扎法王寫到:“所匯集的唐卡畫是神畫師噶瑪慈誠(俄色呷瑪)和普巴扎西、啊嘎等著名的畫師們精心繪畫而成,此圖集有著相當高的供養、珍藏以及藝術價值。”在藏地傳承嚴格的信仰體系中,能被認證為歷史上著名畫師的轉世和被莫扎法王用“神畫師”稱謂的唐卡藝術家,俄色呷瑪應該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
噶陀佛學院為俄色呷瑪出版的畫集《大圓滿經典總匯圖集》
崇高的宗教地位
俄色呷瑪所傳承的門薩派唐卡是康巴地區歷史上最輝煌的藝術門類之一。門薩派的鼻祖就是被藏區尊為“活佛”的普布澤仁,藏族歷史上最大的宗教文化中心德格印經院曾一度只采用普布澤仁的作品作為刻板摹本,可見其崇高的宗教地位。被公認為普布澤仁轉世的俄色呷瑪則完整領悟和繼承了普布澤仁繪畫精髓,在青藏地區唐卡創作日趨商業化的時代,他的作品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外界干擾,原原本本地保留了數百年前普布澤仁的藝術風格,在唐卡繪制的儀軌和布局上嚴格傳承,符合藏傳佛教的嚴密教義,能被寧瑪派祖寺——噶陀寺委以重任為其作畫,從這個意義上說,俄色呷瑪與普布澤仁一樣,是當之無愧的門薩派宗師,同樣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
噶陀寺曬佛儀式上的俄色呷瑪唐卡作品
成就俄色呷瑪功績的藏傳佛教祖寺噶陀寺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俄色呷瑪大師的唐卡藝術可以說是藏族宗教文化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打破地域和種族的界限,它更是可以在世界文明史上立足的新星。俄色呷瑪把一生最好的藝術才情獻給了藏傳佛教祖寺噶陀寺及其屬寺昌列寺,在噶陀寺和昌列寺之外,我們組織到這樣一批可藏可鑒的呷瑪大師的傳世唐卡,亦是機緣。逝者已矣,我們只能在大師的傳世作品中體味神跡帶來的感動!
文化部授予俄色呷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