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成人欧美在线,国产一区二区57,国产超短裙丝袜在线观看,大量国产私密保健视频

微信小程序“中拍微拍”敬請關注


拍賣會時時有

微信搜索小程序“中拍微拍”,體驗線上拍賣會

關注公眾號全稱“北京中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輕松掌握公司拍賣動態!




中拍新聞
首頁 > 中拍資訊 > 中拍新聞
蓮心清凈——中國唐卡藝術大師作品賞析
發布日期:2014-04-18

 

         世間有這樣一種事物,因其杰出美麗,代表經典時尚而永遠被人紀念;還有一種事物,因其稀有獨特,歷經歲月磨礪而成為至尊的象征,這種非凡之物便是唐卡。

       在中國西北部的青海省,有著眾多的藏傳佛教信眾和廟宇。一種絕美、精致、神秘、高貴、古老的宗教藝術形式--熱貢唐卡就誕生在這里,并在這里逐漸繁盛。在這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項目熱貢唐卡藝術代表性傳承人斗尕、娘本等大師,藉由他們精美的藝術作品帶您走進了一幅絢麗斑斕的唐卡世界。

       本次中拍國際春拍征集的作品集結中國唐卡藝術大師斗尕、娘本、桑吉本、李先加等代表熱貢藝術最高水準的唐卡畫作近30幅,涵蓋彩唐、黑唐、金唐、紅唐、珍珠唐卡五大種類,工藝精湛,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


以下為本次拍賣唐卡圖賞與畫師簡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斗尕
Dugkar,  Master of Arts and Crafts China

 

斗尕從小深受同為唐卡畫師的祖父索南丹巴與舅父以太的熏陶。7歲入寺出家后,先后拜師于四位泰斗級的唐卡大師:才讓瑞智大畫師,羅藏萬代大畫師、英角大畫師以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夏吾才讓學習唐卡的繪制,作為幾位大師的親傳弟子,盡得真傳與技藝精髓。
      自1982年起,斗尕先后接受青海、四川、甘肅等32所密宗大寺的邀請,前往繪制唐卡和進行經堂彩繪。諸多名寺,如拉卜楞寺、合作大寺、全雜寺、果洛拉加寺、都蘭格日寺、同德后藏寺、隆務大寺等都有斗尕的作品收藏留存。斗尕唐卡“神匠”的美譽從此在藏區無人不曉,至今仍是藏人心中最具名望、最被尊崇的畫師。
      斗尕大師篤信佛教,以法為上,以德為先,不與名爭,不與利謀。多年以來,秉承以最虔誠之身心,最嚴謹之度量,最精湛之技藝,繪制“高尚純凈”之唐卡,弘揚佛法,普濟眾生,專心潛于唐卡藝術的繪研、保護、傳承。
      他繪制的唐卡,運筆純熟流暢,藝法精湛入微,既謹守《度量經》之規制,又用色新奇自成一格,畫面簡繁相濟,造型生動飽滿,明麗堂皇極具莊嚴。代表作品如《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釋迦牟尼與十八羅漢》、《蓮花生大師》、《釋迦牟尼畫傳》、《大威德金剛》、《八馬財神》、《千手觀音》等,絕大多數為藏傳寺院、印經院、活佛以及高僧大德所收藏。不僅尋常難得一見,就連大師本人的“箱底珍藏”,也已被求請一空,無有余存了。
 
1980年,成立吾屯藝術協會,今熱貢藝術館前身。
2006年,獲“青海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06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07年,出任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會員。
2007年,倡導成立熱貢藝術協會。
2007年,出任青海省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委員。
2007年,出任吉祥奧運中國熱貢唐卡藝術集萃專家顧問。
2008年,國際唐卡藝術與文化遺產博覽會“特別榮譽”獎。
2013年,出任首屆“熱貢唐卡繪制大賽”專家評委

釋迦摩尼佛與十八羅漢 黑唐  尺寸:260*98cm  斗尕
Sakyamuni and the Eighteen Arhats,260*98cm,  Dugkar

       此幅唐卡中,主尊釋迦摩尼結跏趺坐于蓮臺之上,現降魔成道相,左手以禪定印托缽,右手結觸地印,二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侍立法座左右。頂飾迦樓羅神鳥。十八羅漢則分布于佛陀四周,形象各異,造型生動,如雙手結禪定印的阿氏多尊者;右手結期克印、左手持拂子的伐那婆斯尊者;雙手各持金耳環的迦里迦尊者;雙手捧王冠的羅怙羅尊者;雙手結禪定印的注荼半托迦尊者;手持經書和法缽的賓度羅跋羅墮尊者;左手持經書、右手結說法印的半托迦尊者;身背經架、隨虎而行的達摩多羅居士,以及與孩童戲耍的大肚和尚哈香等,都刻畫得非常生動傳神,耐人品味。
      十八羅漢原本只有十六羅漢,都是佛祖釋迦摩尼的弟子,均為歷史人物。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至宋代起盛行至今。“羅漢”是音“阿羅漢”的略稱。佛教教義認為,一個人因修行的功夫所異,所取得的成就即果位亦有高低之分。“阿羅漢果”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但在大乘佛教中則低于佛、菩薩,是第三等。佛教認為獲此果位即可清除一切煩惱,圓滿一切功德,永免轉世輪回之苦。凡獲得阿羅漢果位的人均可稱“阿羅漢”享受人間供奉。佛祖曾明示:十六羅漢,可不入涅槃,常住人間,弘揚佛法,享用人間供奉與祭祀。

【點評】

       在所有種類的唐卡中,黑唐的繪制難度是最大的,它的落筆即定,不可修改,最要求畫者的功力。不是所有畫師都能駕馭黑唐,精品尤難得一見。《阿彌陀佛與十八羅漢》這一題材通常畫幅較大,多見為彩唐。如此巨幅且完美的黑唐可謂罕有。斗尕大師的本幅作品選用98真金,用料不惜,耗時經年,從主尊釋迦牟尼佛到各個最小的細節,無不精湛入微,無可挑剔。原為熱貢最大寺院——隆務大寺所收藏,更受加持,彌足珍貴。


 羅漢渡水 彩唐 尺寸:160*100cm 斗尕
Sakyamuni and the Sixteen Arhats,60*100cm,Dugtar

    《羅漢渡水》的內容取材于唐太宗迎請印度尊者至大唐講經說法的故事,描繪十六尊者在佛陀的庇佑下,以獅、虎、龍等猛禽作為渡水之舟航行于萬丈波濤之間的壯觀場景。畫面中央為釋迦摩尼佛,十六尊者和侍者法增居士圍繞其間,有的手持經書,有的結法印,有的托缽,皆出自佛經記載,比如手持寶瓶和錫杖的那迦希尊者(畫面左部乘龍者),據《供請十六大阿羅漢護教略儀》所載,寶瓶是那迦希尊者在四天王天講法,天人、天龍八部因生大信心而供養尊者的;錫杖環震動的聲音則可驚醒無明。畫面右下角是唐太宗和作為信使的大唐和尚。     “羅漢”一詞是阿羅漢的簡稱,梵名Arhat,最早從印度傳入中國。有“殺賊、無生、應供”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者皆為身心六根清凈,無明煩惱已斷(殺賊);皆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無生);皆堪受人天尊敬供養(應供)。相傳羅漢本為小乘佛教的修行者,但在佛祖釋迦摩尼的規勸下,所有羅漢紛紛轉向大乘佛教,戒德清凈,隨緣教化度眾。

【點評】

    《羅漢渡水》是唐卡的常見題材,佛陀通常為坐態。而斗尕大師的這幅作品中佛祖以罕有的立姿顯現,構圖精妙獨到,氣勢恢弘壯闊, 變化中不失莊重。整幅畫面猶如一部宏大的樂章,更顯佛祖的無邊智慧及庇佑眾生萬物于其下之宏大。乃一代宗師融畢生對佛法與藝術的積淀而成之珍品。

大威德金剛  彩唐 尺寸:83*60cm  斗尕
Yamantaka,83*60cm,Dugkar
      大威德金剛全稱大威德怖畏金剛, 藏語名為“吉杰多吉”,是藏傳佛教的主要本尊之一,也是格魯派(黃教)、無上瑜伽部主修的本尊之一。
      大威德金剛是密宗的五大明王之一,因曾降伏死神閻魔天,也被成為“死亡的征服者”,意指脫離生死輪回的迷妄。佛經中稱大威德金剛“有降服惡魔之威,互善安良之德”,即有伏惡之勢,謂之大威,又有護善之功,謂之大德。 因威德極大,能斷除諸障,故稱大威德金剛。
      大威德金剛亦被視為文殊菩薩的憤怒相,屬教令輪身,乃事業之根本。
      此幅唐卡匯集無上瑜伽部最高五本尊,主尊大威德金剛環抱明妃,呈樂空雙運的和合狀態,象征著無上瑜伽圓滿次第中的智悲雙運境界;四角分別為密集金剛、地獄主金剛、勝樂金剛、吉祥天母。體現大乘佛教的最高教義,即慈悲與智慧的結合,即有菩薩的大慈悲心,又有強大的降魔之力。左下為六臂馬哈嘎拉,又稱大黑天,藏傳佛教中被尊稱為眾護法之首,黑藍色身,呈忿怒相。頭戴骷髏冠,象征他可以將修持者的五毒轉化成五智;左下方為吉祥天母——藏傳佛教重要的出世間護法神。她右手高舉金剛權杖,左手握持嘎巴拉碗,腰部斜系拘鬼牌,以游戲姿側身跨坐于三眼黃驢上。

【點評】

      此幅《大威德金剛》用色極具張力,動人心魄。 畫師采用了少見的“堆砂”技法,懷抱明妃的大威德金剛,栩栩立體似呼之欲出,神態生動完美,氣勢如風似電,即為憤怒威嚴之像,觀之亦生安詳喜悅之感。令人過目不忘。

      此幅唐卡的另一特別之處,是其加蓋了首屆唐卡繪制大賽的驗印章。于2013年在熱貢舉行的首屆唐卡大賽,精英云集。斗尕大師出任評委,加蓋此章以作紀念。這也是斗尕大師唯一有此印章的作品。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黑唐 尺寸:126*95cm  斗尕
Amitabha,126*95cm,Dugkar

     此幅唐卡主尊阿彌陀佛頭頂現高肉髻,身著袈裟和僧裙,雙手結彌陀定印,手心托缽,形象端莊慈祥。身后有雄偉壯麗的殿宇,是阿彌陀佛所居宮殿。主尊前方有八大菩薩、供養弟子、佛母、持傘蓋天女和吹奏的伎樂等,上方有師徒三尊。畫面四角又各繪一尊以殿宇作為背景的佛像,表現其他四方佛國的勝境,共同烘托出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宏偉和殊勝美妙。整幅畫面具有青海地區唐卡的鮮明特色。
 阿彌陀佛凈土,又稱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成佛時發四十八大愿所感之莊嚴清凈的佛國凈土。
      在大乘佛教中,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以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脅侍,教化眾生,接引有情。因阿彌陀佛悲愿至廣,慈心極深,法門易行,任何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如法念佛,便能得到接引,而往生真善美圣之極樂佛國。

【點評】

      所有種類的唐卡中,黑唐的繪制難度是最大的,落筆不可修改。因而能否畫好黑唐,最能體現一名畫者的功力。不是所有畫師都能駕馭黑唐,精品則更是難得一見。斗尕大師的此幅《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人物眾多,筆法繁復,滿幅毫無留白之處,是難得一見的心血之作。原為熱貢最大寺院——隆務大寺所收藏,更受加持,彌足珍貴。

 

時輪金剛 彩唐 尺寸:119*79cm  斗尕
Kalachakra,119*79cm,Dugkar

      時輪金剛是密宗主要觀想修習的本尊之一,是無上瑜伽部不二續的本尊守護神。藏語名為“堆科”,意為時輪運行。
      時輪金剛是藏傳佛教中“即身即佛”這一概念最經典最完整的造型體現。融合了五方佛、本初佛、菩薩和護法的元素,集慈悲、智慧與伏惡于一身。他身為藍色,有四首二十四臂,顏色分白、紅、藍三組,抱空色大手印智慧明妃,表征主尊慈悲與智慧雙成。手中持各種法器,分別象征福德、智慧、鉤召、吉祥、催破等不同含義。
      時輪金剛代表十方一切佛菩薩以及密顯宗教的總體,是真理最完美絕妙的顯現。宗喀巴言:“懂得時輪金剛修行,就懂得一切密宗修行。”

【點評】

 原為熱貢最大寺院——隆務大寺所收藏,足受加持,彌足珍貴。

 

千手觀音的極樂世界 紅唐(藏式裝裱)尺寸:99*74cm  斗尕 
Thousand Hands Guanyin(Avalokitevara),99*74cm,Dugkar

      千手千眼觀音簡稱千手觀音、大悲觀音,能破除地獄道眾生的三種障礙。據密宗經典《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記載,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億劫中,也就是無法描述記載的遙遠過去,跟隨千光王靜住如來修行菩薩道,聞聽如來宣講“大悲心陀羅尼”,當下從初地證到超八地。為利益眾生,“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千手千眼具足”, “發誓愿已,應時千手千眼悉皆具足”,此時,“大地震動,十方諸佛放光照亮全身”。從此,觀世音菩薩用千眼照顧世間,照見眾生的煩惱,用千手救護眾生,解除眾生的苦難,可謂法力無邊。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可度一切眾生,廣大圓滿而無礙。供養修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法,可得息災、增益、敬愛、降伏四種成就。

【點評】

世上常見千手觀音唐卡,然《千手觀音的極樂世界》鮮見之。原為熱貢最大寺院——隆務大寺所收藏,更受加持,彌足珍貴。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娘本
Nangban, Master of Arts and Crafts China

        娘本,藏族,1971年生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熱貢)隆務鎮吾屯上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屆“中國唐卡大師”榮譽獲得者,熱貢畫院院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熱貢藝術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娘本自12歲開始追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夏吾才讓學習唐卡,成為大師的真傳弟子。娘本不僅隨師父走遍藏區,吸取了各地佛教繪畫的精華,還系統地研習了漢地傳統工筆繪畫,融于唐卡的創作。他既擅長藏傳佛教題材作品,也廣泛涉獵山水草木、野生動物、政治歷史等領域,成為唐卡藝術最具代表性的畫師之一。
娘本的畫風自成一派,將傳統藝法與現代理念合于一身,明麗堂皇的”娘式唐卡“令人耳目一新。其設色之旖麗、配色之大膽、用色之考究堪稱一絕。
       成名之后,娘本致力于將熱貢唐卡藝術發揚光大。秉承傳承中延續,于保護中發展的理念,娘本于2007年在家鄉創建了熱貢畫院,培養了一批年輕唐卡彩繪畫師。
       娘本大師的唐卡代表作品有:釋迦牟尼本身圖、蓮花生大師、文殊菩薩、白度母、歡喜金剛等。
 2007年,榮膺首屆”中國唐卡大師”。 2007年,創辦青海省黃南州熱貢畫院并擔任院長。 2009年,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2011年,獲第一屆中華藝文青年獎。 2013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2013年12月, 北京中山公園皇苑藝術館舉辦“娘本唐卡藝術精品展”。 2014年2月,攜16幅作品參加為紀念中法建交五十年在法國盧浮宮舉行的《中華藝術精品展》。 2014年4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個人作品展。成為首位進入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個展的唐卡畫師。

釋迦摩尼佛本生圖 彩唐 (堆繡裝裱) 尺寸:232*95cm  作者:娘本
The Life of Sakyamuni(framed in tibetan barbola style), 232*95cm, Nangban

       此幅唐卡主尊釋迦摩尼全跏趺坐于蓮臺之上,現降魔成道相,左手以禪定印托缽,右手結觸地印。其余部分描繪了八個故事,講述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涅槃的過程:
 宮中生活:釋迦牟尼生為迦毗羅國的太子,他的誕生伴隨著許多大異吉祥相。其母摩耶夢象入懷于藍毗尼園得生釋迦。經載釋迦始生行走七步,步步蓮花,口言“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成長于深宮高墻的太子才俊力能無不俱足,但其父凈飯王因擔心太子誕生前圓夢師的“若太子見到老、病、死者將成為世界的精神領袖,反之成為一方圣君”所言成實,故企圖以美色、華屋、財富與嬌妻收攏太子的心性。但宮中虛華奢侈的生活環境,卻不能排遣他心中余生俱來的悲天憫人與孤寂的感受。
 證得菩提:深宮中的太子終于有一天游訪“人間”,或是神祗的安排或是因緣的促和,太子見到了人間的“真相”——老、病、死的人生三苦。震驚之后的太子更加深刻地感悟自己和眾生的命運,為了尋找真實的解脫之“道”,太子最終舍棄了世俗的財富、權力和愛情,逃離深宮,開始了拜訪名師與苦行僧的生活。然而苦修的結果除了讓他的健康瀕于崩潰的邊緣,卻依然無法得悟。至此,他漸明執著于“相”與“非相”的兩邊終無法“明性見心”。菩提樹下,經49天的禪定,終于成悟而開啟內心的無上智慧。成道后的佛陀做“觸地印”,召喚大地為他的悟道作證。
    遍傳吉祥:證悟后,釋迦牟尼即開始了偉大的傳教事業。初于鹿野苑度憍陳如等五比丘,宣講四諦八正道等佛教教義;又于王舍城成就目犍連、舍利弗等眾多弟子的羅漢果位;于祗園精舍中以八萬四千法門廣傳真諦,這些教誨使眾生擺脫了當時婆羅門教義的枷鎖,(這枷鎖帶來的是無盡的懺悔與祭祀以及由此產生的自卑)而給予眾生的是一種親切真摯的解脫與向上。
    降伏外道:佛陀在祗園精舍宣說佛理,廣施利生事業的日子里,信徒從四面八方懷著急迫而喜悅的心情趕來聆聽佛陀那些啟迪心靈的義理,它們破除了眾生心中的執迷、虛妄與無明,令眾生充滿喜悅與希望的各自把握自己的命運,使得越來越多人們信奉與供養佛教徒。這一切令當時的六位外道教主心生憤懣,提出要與佛陀斗法辨道。佛陀則藉此方便在眾多會供的場所施以神變大能復以妙言,不但使六道教主皈依佛法,更開無數信徒的菩提心,使無數眾生獲大福德。
    重返故園:得聞佛陀在王舍城以及其他地域廣施佛法的偉大事跡,年邁的凈飯王念子之心日益俱增,修書希望早年離家的愛子回到身邊。佛陀率眾信徒長途跋涉回到故國。但此時的佛陀已不是當年的王子,他持缽沿街平靜地接受著人民的施舍。目睹佛陀的舉止,凈飯王高貴的血統和自尊被深深刺痛而憤怒。佛陀則以大慈悲心化解了凈飯王一生的悲念。再以神變登天界為生母摩耶說法報恩,并剃度了其子羅睺羅,點化了曾經的愛妻與養母,使之皈依佛法。
    化解紛爭:再次離開了故園,佛陀重又踏上了艱辛而平靜的傳教之途。隨著信徒的越來越多,有一名叫勒青的弟子宣稱他也即將證悟成佛而欲另立宗派,從而導致了一場教徒內部的紛爭,也有許多不明真相者慕名前往聽法。因擔心佛法初傳而被“假法”混淆真諦,佛陀和弟子迦葉親往其處,以其無上智慧顯神通宣妙理,令迷途的僧侶重返真正的佛法。
    最后時刻 :佛陀在帶領徒眾從一處走到另一處傳播佛音的征途中他的身體漸漸老去,但仍平靜地承受著自身生命之凋零并宣布自己將要圓寂。眾弟子悲苦相求懇請佛陀能常留人間,濟渡眾生。于是佛陀以金剛般的意志戰勝了病、魔的侵襲,允諾在人間多留四月而繼續行進傳法。佛陀走到哪里,那里眾生的心獄就會被打開,枷鎖就會落地。他引導著眾生從虛妄走向真實,從黑暗走向光明,破除眾生的“我執”與“我所執”的無明,為眾生帶來思想上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與超越。
    佛陀涅槃:最后的時刻終于來臨。佛陀讓虔誠的阿難按指定的位置鋪好草墊,他頭向北方,靜臥在婆羅樹下。此時有花雨紛紛,落在佛陀身上。囑咐完弟子一些細微的善事,佛陀宣說了《大般涅盤經》后,端詳著凝重的眾弟子說“衰亡是一切事物固有的趨勢,你們當勤勉自強,拯救自己。”而后佛陀漸漸進入涅槃之境。此時霹靂貫裂天空,大地轟鳴顫抖,眾生顛撲。滅度后的佛陀身化八萬四千顆舍利,為其時八王所分供奉。另有牙齒四顆,一顆供與天界,三顆供奉在人間。
 
【點評】
 
《釋迦牟尼本生圖》是娘本大師最擅長繪制的題材之一。耗時近一年完成。全部使用大師珍藏的稀絕清代老礦物顏料繪制而成!歷經百余年,依舊絢麗奪目,在大師的筆下,演繹出佛祖的一生。
    此幅唐卡的裝裱采用與唐卡同為青海三寶、同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的藏式堆繡,更顯莊嚴磅礴。
 珍稀的古老顏料,兩種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合,國家級大師的筆觸,以此供奉對佛法的虔誠。

中國唐卡大師——桑吉本
Sanggaybam,China Master of Thangka

 

 

 

桑吉本,藏族,1982年出生于青海省黃南州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鎮吾屯上莊。海黃南州熱貢畫院畫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會員,青海省美術協會會員,首屆“中國唐卡大師”榮譽獲得者。

 

 桑吉本9歲起拜師于熱貢著名的畫師尕藏學習唐卡繪制,隨師到青海塔爾寺學習唐卡、壁畫等傳統藏傳佛教彩繪技藝,歷時7年,打下了扎實的功底。后又師從娘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學習,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唐卡創作的技巧與理念。
 作為新一代的唐卡畫師,桑吉本不僅精湛掌握傳統唐卡的繪制技法,還大量吸取其他地方美術的精華,他將漢地工筆繪畫的技巧應用于唐卡創作,又在熱貢唐卡的畫風中加入了西藏、甘肅、四川、內蒙等地佛教繪畫的元素,探索出新,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桑吉本的唐卡作品莊嚴大氣,法相端然,布局規整,謹按《度量經》之規范,構圖精細復雜,線條細密流暢,用色講求絢麗與含蓄并重,人物造型追求形態各不相同。他的描金筆法嫻熟以極,尤為出眾,此外,他自創的立體繪法,亦堪稱獨具特色。
 
2007年,25歲的桑吉本以作品《文殊菩薩》送選中國唐卡大師評選,脫穎而出,成為首批獲評“中國唐卡大師”的四位畫師之一。同批獲此榮譽的,還有他的老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娘本。
2008年, 為紀念北京舉辦第29界奧運會,桑吉本與老師娘本一起繪制了三副《福娃》唐卡贈送給北京奧組委,并被北京奧組委收藏。
2009年,桑吉本與老師娘本、以及另一位畫師仁青加,協作繪制了《文成公主進藏》和《開國大典》兩幅唐卡,作為國禮捐贈于國務院辦公廳。

作為新一代唐卡畫師中的佼佼者,桑吉本在不斷追求藝術的高峰。他繪制的唐卡受到中外人士的喜愛,有多幅被美、歐、日等國的有緣人所收藏。

佛陀十二宏化圖 彩唐(九幅) 單幅尺寸:120*83.5cm  桑吉本
The Twelve Stories of Buddha Sakyamuni(9 parts), 120*83.5cm,  Sanggaybam
 

 

 

 

 

 

 

 

 

 

佛陀十二宏化,又稱十二相成道,是釋迦牟尼佛以化身示現的事業中被后人列出來的十二件大事。大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雖在無數劫之前已經發菩提心、積滿資糧、悟道成佛,但為了度化五濁惡世中的眾生,不動其法身,而以各種化身在南瞻部洲顯現出一位王子從投胎到成佛、最終涅槃的功業一生。
 十二宏化以故事集的形式散見于各個佛傳。不同的經典對其有不同的劃分。此組唐卡共九幅,以德格印經院藏清雍正年間勉唐派唐卡大師竹巴普布所繪的九幅《佛陀十二宏化》白描版畫為藍本,宏幅巨制地講述了佛祖釋迦牟尼的一生。
九幅唐卡依次為:
 
第一幅:辭別兜率宮,誕生人世
釋迦牟尼佛本在過去世尊燃燈佛時已獲得無上之智,依次身行無量的菩薩之行,轉世為兜率天的白冠菩薩。為度化南瞻部洲眾生,白冠菩薩向眾神宣告下凡,迦毗羅城凈飯王的王后摩耶夫人因具有適作佛母的三十二種功德而被選中。這便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一宏化——兜率降凡。菩薩降凡后,開始了其第二宏化——入住母胎。四月十五月圓之日,化身為小象,自熟睡的摩耶夫人的右肋入胎。夫人夢見在眾天神的贊美中,一只小象進入自己的右懷。是時萬道金光普照三界四方,大地為之震動,一切惡道的苦難得以解除。十月之后,菩薩的圓滿誕生成為其第三宏化。臨產之日,摩耶夫人啟程返回天臂城娘家生產,途經幽靜的藍毗尼公園時,突發留宿休息之念,繁花錦木發出耀眼光芒,菩薩從母親的右肋合衣而誕,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言:“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第二幅:受用眷妃,厭世離家
少年的菩薩顯示出天賦異稟,精通五明、四吠陀,通達一切文字,掌握了世俗和超越神、人的一切技藝。為防止王子出家,凈飯王將十七歲的王子封為太子,并為他娶迎太子妃、兩位妃子以及諸位妃眷、建造了適應四季的宮殿,千種音樂晝夜不停,還在城門外布滿士兵嚴守。太子雖然一直與妃子們行住坐臥,卻無絲毫世俗欲念,并常于靜夜之中修禪觀。此乃第四宏化。
 
第三幅:剃度出家
 太子決定出家修行。諸天神施展威力,讓守衛、宮女瞬間昏睡。太子得于半夜出城,來到舍棄國,取出金刀,自己剔下頭發,拋向天空。此時大地震蕩,太子身上發出的光芒使眾生的煩惱得以熄滅。
 
第四幅:修行入定,降魔成佛
 菩薩結束六年的苦行后沿尼連禪河向西而行,來到三世諸菩薩獲得無上智慧的金剛座,登上寶座盤腿而坐,道:“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魔王親自率領四大魔兵和億萬魔前來進攻。然而,箭化花瓣雨,利刃變花環,“殺呀殺呀”變成了“皈依他吧”的呼喊,嫵媚的魔女變為老婦。菩薩降伏了魔軍后,于靜坐樹下思考因緣循序之法,進入禪定三摩地,至黎明時分,大徹大悟而成釋迦牟尼佛(佛陀)。
 
第五幅:演示神變,擊敗外道
 外道師們不甘而引火燒佛,引水淹佛。佛陀使出十五種神通法術,降伏外道。人神大眾盛贊佛陀神通之廣大,轉拜佛塔。
 
第六幅:在波羅奈斯等地轉法輪
 佛陀修成正果后,向人講法卻無人能懂,只好到林中獨自修行。梵天為救眾生于苦難,連同數億梵眾一再勸請佛祖講經說法。終于,以佛眼審視世間,決定向三界傳授佛法。為報答先前伴侍他六年苦行的五位侍者,佛陀最先向波羅奈斯城的鹿野苑行去。給他們傳授了親證的四圣諦的真理,后人稱之為“初轉法輪”。從此,世間有了佛(釋尊)、法(四諦十二因緣)、僧(五比丘)三寶。
 
第七幅:神龍尋香等向佛獻蓮供寶
 佛陀以右手觸及大地,地下的龍族立刻獻上千瓣金蓮,花瓣大如車輪,每朵蓮花花蕊內端坐一佛。天人們紛紛用最好寶物來賀佛陀,八種吉祥的寶物(八寶)象征著佛陀身體各個部分的純潔與自然;八種吉祥的食物(八瑞)祝福佛陀永遠如意吉祥。
第八幅: 佛登三十三重天:
在梵、色、欲、天的簇擁下,佛陀時而作法,時而沿天梯下到人間。他到天界為母親摩耶王后講法,使她轉生成神。他回到人間,萬眾迎接叩拜。
 
第九幅:佛陀示寂
 佛陀八十一歲之際,前往涅槃之處娑羅雙樹林。眾比丘悲痛苦悶,勸請釋尊永世長存,佛陀道:“世間一切無有只生而不滅。你們要堅信佛法,勤苦修行,惟有如此,方能滅除苦之根源。” 阿難陀不解佛陀為何選擇此處涅槃,佛陀答道:“我已在此地圓寂過六回。” 佛陀以臥獅睡姿在寶床之上示寂。大地震動轟鳴。一切樹木花草紛紛謝落。就這樣,教化眾生的化身為圓滿揭示無常,顯現涅槃。化出金黃色的舍利, 剛好裝滿了八只金盒。
 
【點評】
 
《佛陀十二宏化圖》(九幅)見于德格印經院珍藏的木刻版畫,為18世紀初(清雍正年間)勉唐派唐卡大師竹巴普布的作品,傳世只有白描一種版本,被譽為陽刻版畫之極品,是德格印經院的珍藏之寶。
 用九幅大圖來講述佛陀一生的十二大宏化,工程巨大,繪制繁復,畫者奉獻的不僅是精湛完熟的技藝,更須凝聚全副的身心虔誠,沉心以恒,供奉我佛,方能完成此巨制。這對任何畫師都是極高的挑戰,故此《佛陀十二宏化圖》唐卡在近現代幾未見有問世。
 桑吉本以德格印經院所存竹巴普馬的原始白描版本為藍本,耗時近三年,方完成此堪稱“一生一作”的心血巨制。

 此九幅《佛陀十二宏化圖》恢弘壯觀,大氣磅礴,動人心魄,筆觸法度嚴謹,繪制精細講究,法相莊嚴細膩,用色銜接完整如一,為可遇而不可求的精品、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