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成人欧美在线,国产一区二区57,国产超短裙丝袜在线观看,大量国产私密保健视频

微信小程序“中拍微拍”敬請關注


拍賣會時時有

微信搜索小程序“中拍微拍”,體驗線上拍賣會

關注公眾號全稱“北京中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輕松掌握公司拍賣動態!




中拍新聞
首頁 > 中拍資訊 > 中拍新聞
中國的梵高——石魯書畫作品專題
發布日期:2016-05-09

石魯(1919-1982),當代中國畫家。原名馮亞珩,四川仁壽人。早年就學于成都東方美專,1940年赴延安入陜北公學院,從事版畫創作,后專攻中國畫。1959年創作《轉戰陜北》,名聲日隆,后與趙望云創立長安畫派。擅長人物、山水、花鳥。早期畫風偏于寫實,用筆堅實謹嚴,多畫革命題材;后期畫風奇崛勁健,常以華山、荷花為題,筆力縱恣雄豪。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陜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陜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陜西省國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畫研究院院委等職。


石魯是當代畫壇怪杰,也是中國最具爭議的畫家之一,有“中國的梵高”之稱譽。他生前因那些驚世駭俗的作品而招致非議,受盡磨難,死后卻聲名鵲起,飲譽海內外。石魯的藝術價值在海外比在國內更早為人所重視。1985年,石魯名作《華岳之雄》在美國紐約以5萬美元成交;1989年,他的《峨嵋積雪》在蘇富比拍賣中以165萬港元成交;3年后,《峨嵋積雪》再次在蘇富比亮相,結果以235.4萬港元成交……紐約知名古董商兼收藏家,原蘇富比教育學院中國區首席代表安思遠非常喜歡石魯的藝術,先后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專赴內地大量收藏石魯作品,而彼時石魯在中國畫壇的地位才剛剛回復正軌。近十幾年來,受海外市場的影響,石魯在國內的地位與名望與日俱增,20105月,在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石魯的一幅《高山仰止》成交價3192萬元,創下其書畫作品的最高記錄;2011年春,這一紀錄被石魯另一幅《芙蓉荷花?行書四言聯》以4370萬的成交價所打破。隨后的幾年中,國內外各大拍賣公司均有石魯過千萬的作品成交。石魯生前瘋癲傲狂,身后名垂千古,與梵高確有異曲同工之處,無怪乎被視作“中國的梵高”。


本場拍賣獲資深藏家傾情相助,以其珍藏多年的幾幅石魯字畫精品組成專題,以饗藏家,難能可貴。

石魯 荷花

設色紙本 鏡心

款識:“建成同志囑正 壬子秋日于長安。”“畫之筆墨無盡,為傳神所貫,此乃中國藝術之通理也。石魯。”

鈐印:石魯

說明:馮建成,原西安金屬工藝廠的廠長和華商酒店的經理,與石魯交好。

136.5×34 cm



石魯 松山

紙本水墨 立軸

款識:壬子秋日與長安。石魯。

鈐印:石魯

40×30cm


石魯 墨竹

紙本水墨 鏡心

款識:幽竹獨存君子心,不到純青效古人,壬子春日寫于長安。石魯

鈐印:石魯

說明:石魯一生以竹為題材的畫作非常罕見,存世不足十幅,此為其中之精品。

132×65cm


石魯 石榴花

紙本設色 鏡心

款識:“五月石榴紅似火,清秋佳節倍思親,無搓有葉云馀酒,三鳶無非敬故人,石魯于長安。”鈐印:石魯

說明:作者畫了九個石榴,并非七個。石榴在傳統紋飾中有多子多福、益壽延年的寓意,“九”為大,既有長長久久之意,又泛指很多。一幅石榴圖滿含作者對生活的美好期許。

133×63.5 cm



石魯 嬌雪

紙本設色 扇面

款識:“嬌雪 石魯于長安。” “錄卜算子 詠梅。”“壬子秋日石魯。”

鈐印:石魯

54.5×19cm



石魯 石榴紋扇

紙本設色 扇面

款識:“壬子 秋日寫于長安蘆屋 石魯。”“藏蒼者壽 石魯。”

鈐印:石魯

51.5×19.5cm


石魯 書法“點神為龍 不在其睛”

紙本水墨 鏡心

款識:“壬子秋日寫于長安蘆屋 石魯。”

鈐印:石魯

128×64cm


石魯 書法“滿江紅”

紙本水墨 鏡心

款識:“壬子秋寫滿江紅 石魯。”

鈐印:石魯

220×52cm


石魯 書法“筆暢墨妙”

水墨紙本 扇面

款識:“為魯友寫。石魯。”

鈐印:石魯

62×22.5cm


石魯 書法“點石成金”

水墨紙本 扇面

款識:“寧康囑寫。”“壬子石魯。”

鈐印:石魯

62×22cm


2014

石魯 書法“康爾壽”

紙本水墨 鏡心

款識:“曼丘同志囑寫 石魯于長安”

鈐印:石魯

90×48cm

說明:曼丘(1919-1992),原名帥士義,原籍四川眉州,畢業于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長期從事軍工設計和施工指揮工作,是國家科技工業的專家和科技工業領導者。歷任八路軍總后勤部工程師、陜西國防科工辦副主任、中央建工部設計處處長、工業建設總局副局長等職,同時也是全國神劍文學藝術學會副主席。

曼丘乃石魯藝術愛好者,他與畫家石魯很有交誼,并專事的搜集其作品,依目前見諸公開記錄,他收藏石魯作品頗豐,山水、人物、花卉俱備,其中有畫家署其上款相贈,也有四出搜得者,不少見于著錄或參加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