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拍:金銅佛像
發布日期:2016-05-24
北京中拍國際2016年春季拍賣會公告
預展時間:2016年5月27-28日
拍賣時間:2016年5月29日
預展、拍賣地點:北京亞洲大酒店
拍賣項目:瓷器、玉器、文玩雜項、近現代書畫
特色專題:佛教藝術專題、道教藝術專題、石魯書畫專題、舊玉專題、唐卡專題,官窯、定窯、龍泉窯、越窯、磁州窯專題
咨詢電話:010-68312636
拍賣現場聯系電話:010-65007710/65007706

明 金質藥師佛 高18cm重635g

金屬檢測報告顯示本品含金量74.1%,含銀量25.9%
說明:藥師佛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等,為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因能為眾生解除病痛故名。藥師螺結發,頭頂肉髻平緩,肉髻正面嵌有髻珠,大耳垂肩,面相寬大飽滿,雙目平直,眼簾低垂,神態慈和寧靜。頭部偏大,軀體豐腴,上身著雙領下垂式袈裟,下身著僧裙,衣紋寫實自然,衣緣上刻有立體感較強的精美花紋。全跏跌端坐,一手施予愿印,一手托缽于腹前。身后背光以花朵云紋為地,左右兩側上方各有持花飛天一名,頂端為一化佛,雙手合十。佛祖置于蓮瓣束腰須彌座之上,蓮瓣形制飽滿,雕刻精細,上下錯落分布,中間六棱柱形束腰每面均刻有一化佛,襯托出蓮花佛國之主的莊嚴與神圣。整體造型大方,形象生動,品相完好,身上有一層多年供奉養成的自然油光,更增加此像的光彩。

元 純金釋迦摩尼像 高1.7cm重4.8g
說明:此佛像純金打造,極其微小,細節圓潤古樸,具有典型早期佛像風格,極為難得。
元 金嵌寶石佛牌 高7.5cm 重10.9g
清(18世紀) 銅鎏金智行佛母像 高14.5cm
說明:智行佛母,又稱“作明佛母”,是藏傳佛教密宗的智慧女神,也是藏傳佛教中較重要的空行母。佛教中認為,常修持智行佛母像,可不生病痛,遠離諸障,可增長無量福報功德,增長財富,人緣、權勢,能圓滿各種世間與出世間之事業。佛母忿怒相,一面四臂,右腿曲起,左腿獨立,呈舞蹈姿勢。上兩手作射箭狀,下兩手應持蓮花杖和無憂花枝。頭戴五骷髏冠,面生三目,象征通達三世。身形袒露,豐乳細腰,肌肉質感塑造準確。從前胸至虎皮裙上綴滿瓔珞,連珠密集,繁復異常。左腿腳踏仰面印度教愛神,下承單層覆式蓮座,蓮座為銀質,蓮瓣飽滿圓潤,制作精致。整體軀體比精準,線條流暢,婀娜的腰肢與長帛圍繞其身體曲折翻轉,營造出強烈的動感。制作工藝如此精致,彌足珍貴,實為罕見之作。
參閱:1.《鳴鶴清賞:瑞寶閣藏金銅佛像》文物出版社 2012.P338
2.福田花雨北京翰海 2009.5.10 Lot2061
3.Sacred art oftibet(西藏的神圣藝術)舊金山 1972.12 圖21
4. 紫金璃瑪智行佛母像,內地宮廷,清乾隆(1736-1795),高51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參考圖: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2015秋季拍賣會若來若去—金銅佛像"15世紀智行佛母"成交價RMB:5,865,000
清(18世紀) 銅鎏金伐那婆斯尊者 高10cm
說明:伐那婆斯尊者(Arhat Vanavāsin),藏文譯為“gnas bstan nags la gnas”,意為“林中居士”。伐那婆斯出生于古印度庫薩拉(Ko?ala)地區一婆羅門家中,成人后成為精通四種吠陀(Veda)和多種學科知識的大學者。因苦于世間煩惱,于是放棄家產來到室羅伐悉底城(Shravastiand)七葉山(Saptaparni)中叢林靜修。后皈依釋迦牟尼修習佛法,終獲羅漢果位。據《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載,“第十四尊者(也即伐那婆斯尊者)與自眷屬千四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可住山中。”另據克什米爾班欽所造《十六羅漢禮供文》。伐那婆斯是藏傳十八羅漢中的第三尊,他出生于古印度庫薩拉的婆羅門家中,是精通四吠陀及其它學科知識的大學者,遵照世尊之命與1400羅漢居于七葉窟弘揚佛法。此尊作年老比丘形象,額際高廣,長眉交蹙,目光下斂,雙唇開啟。身著袒右式袈裟,內著僧袛支,衣緣處鏨刻纏枝花卉。結跏端坐。右手當胸結期克印,左手持拂塵,表清除習染得到清涼,可掃除惡業。
參考圖:北京東正拍賣有限公司 2014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真如妙諦——佛教藝術品專場“明(17世紀)銅鎏金伐那婆斯尊者像”成交價:RMB:2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