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五月榴花照眼明”的晚春,北京中拍國際拍賣公司,在天倫王朝落下了本次春拍的最后一槌,以驕人的成交量,為京城的一次文化盛宴畫上圓滿的句號。
此次春拍活動,中拍國際公司多方征集,通過各地巡展和拍前預展,將總計一千余件文物、現代美術作品呈現給京城及全國買家。總落槌量達五成,成交額達八千多萬人民幣。
5月20日上午9:30,拍賣首先以瓷器專場開場。以兩宋至金元龍泉窯為代表的青瓷,一出場便引得買家頻頻舉牌競拍。這些龍泉窯、張公巷窯以及杭州老虎洞窯的青瓷,以其溫潤的釉色、或精致或厚重的造型以及古樸渾厚的藝術風格,成為瓷器賣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中張公巷窯的雙層荷葉形洗,造型別致,油質肥厚、潤澤,以250萬元價格落槌,并不出人意料。瓷器專場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宋代黑定水滴。這個高不過7.3厘米的精巧水滴,起拍價僅1.5萬元人民幣,當拍賣師報價聲甫落,便引起一連串買家舉牌,使得在場者目不暇接。經過55輪競拍,竟以高達2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落槌,比預估價格高出數十上百倍。黑釉瓷器為宋代定窯的代表作品,此件水滴造型憨厚古拙,釉色肥厚均勻,雖小而精,以200萬高價落槌,可謂物有所值。
該輪拍賣最后出場的是創燒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紅色官窯瓷。1953年,在周總理親自批示下,我國成立了以景德鎮為主,其他各產瓷區協同配合生產的建國瓷制辦公室。其所燒造的釉中彩、高溫顏色釉瓷等作品,為現代制瓷藝術的瑰寶。而更為珍貴的是,這批瓷器專供中央?⒂?969年停止燒制。這使得這批瓷器不僅具有相當高的審美價值,而且其見證了共和國一段特殊的歷史歲月。正是如此,這批127件瓷器組成的龐大的瓷器群,被多家買主亮牌競拍,最終以140萬元的價格精彩地結束了上午瓷器專場的拍賣。瓷器拍賣成交率達45%。
同日下午3:00開始油畫專場的拍賣。在中國藝術市場上,現代油畫作品起步較晚,但是根據近年來拍賣市場行情來看,油畫有著非凡的上升勢頭和強勁的升值潛力。正是“春風別有意,密處也尋香”,這一點在中拍公司春拍賣油畫專場,除了體現在落槌量高達八成以上之外,還體現在精美作品的單幅成交額上。畢業于中央美院的畫家姜國芳的巨幅油畫作品《寶座》,以其超寫實主義的風格,描繪晚清幼帝懷抱玩具坐于龍椅之上,十分微妙地表現了幼小而純凈心靈面對權力的繁復和幽暗時所流露出的茫然。這幅筆觸細微、涵義雋永的油畫作品,最終以72萬人民幣的價格落槌。
5月21日上午,在玉雜專場的拍賣中,早已被買家看好的老田黃成吉思汗像脫穎而出,以5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落槌。老田黃產于福建壽山一帶的田畝中,分布相當集中且產石面積僅一平方公里。因其色澤亮麗,石質精美,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制作印章、擺件的上等石料。故有“一兩田黃十兩金”之說,而由于該石料在清康熙年間便已開采殆盡,因此在今天田黃更加彌足珍貴。此件老田黃石質上的蘿卜紋奇妙大方、規整有序。加之刀法老到,刻畫出人物威嚴的神態。堪稱田黃中的上乘之作。
玉雜專場的另一閃光點是兩個漢代漆樽。一件是漢代描金三足盆樽,為木胎髹漆制成,器形大度華貴,紋飾色彩鮮明、漆質鮮亮,光可鑒人,保存完好,堪稱精品。此樽以一千零五十萬人民幣的天價拍出,不僅在本次拍賣會上創下紀錄,就是在全國范圍內的漆器拍賣市場上也屬罕見。另一件銀扣彩繪漆筩樽,也以720萬人民幣的高價落槌。兩件漆器的高額落槌,既顯示出了漢代漆器工藝本身的價值,同時也體現了中拍公司和競拍者高雅的藝術品位。整場玉雜成交率為36%。
5月21日下午的中國書畫賣場,與以往書畫拍賣名家大作占據鰲頭不同,此次競拍價格最高的古代美術作品是漢代的帛畫——車馬人物圖。在長沙子彈庫楚墓帛畫(書)、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畫等一批為數不多的先秦至漢代帛畫在上世紀相繼出土以來,人們逐漸對帛畫、帛書這種特殊載體的藝術形式發生濃厚興趣。中拍國際公司瞄準這一市場需求,征集到數幅漢代帛畫以饗藏家。此幅漢代車馬人物帛畫,以其古拙簡質的線條和奔放熱烈的色彩贏得了買家的青眼,以60萬高價落槌。西夏佛教故事帛畫也以35萬元落槌,為帛畫市場再添光彩。
清代和近代的大師作品仍然是書畫市場的中流砥柱。清代黃慎的山水四條屏,以38萬元價格成功拍出;揚州八怪中的李鱓所繪的水墨松圖,也以32萬元落槌。齊白石、于非闇等大師的作品也都在28萬至30萬不等的價位上落槌。這一落槌結構,恰恰符合了中拍國際公司突出高古、以近現代為主的市場思路,形成了中拍國際書畫拍賣的特色。書畫成交率達到了62%。
“千門今夜曉初晴,萬里天河徹帝京”,中拍之槌在夜幕降臨前落下,帶給“帝京”文化藝術市場這條“天河”的是一顆璀璨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