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釉下彩瓷是醴陵對世界陶瓷的一大貢獻,是中國民族傳統工藝之瑰寶,它選用特優胎、釉原料和稀土、有色金屬礦研制的色料,以其獨特精湛的手工裝飾技藝,彩飾于胎釉之間,經1400°C左右的高溫燒煉,使色釉熔融于胎釉之中,花紋透過釉層溢于瓷表,色彩繽紛,玲瓏剔透,晶瑩潤澤,具有很高的潔白度、透明度和釉面硬度,產品造型優美,高貴典雅;畫面裝飾博彩萬物,色彩絢麗,栩栩如生,有“色彩繽紛、晶瑩潤澤、玲瓏剔透、看得見、摸不著、永不褪色”之神秘感,真正達到了“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最高境界。具有釉上貼花、粉彩、五彩等瓷器不可比擬的優點,由于醴陵瓷不含鉛、鎘等任何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耐酸、堿,適合人類對生存環境和飲用餐具的嚴格要求。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瑰寶”,是陶瓷王國的一顆璀燦明珠。
而醴陵的釉下彩瓷器中,尤以主席毛澤東使用過的四時名貴花卉彩飾的雙面五彩薄胎碗珍貴,它精湛而獨特的制作工藝,可以說是中國當代制瓷史上的稀世珍品。此碗輕薄透亮,僅重132克,要用5種高火性的釉下色料,在生泥坯上彩繪、勾線、汾水、填色,各道工序均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即前功盡棄。醴陵瓷之所以在瓷器界享有盛譽,主要是用料精湛:它特別選用了已經絕跡的雪峰山球白泥為原料,采用1400攝氏度高溫,三進窯燒制而成,因而使得胎質堅細,透明潔白,釉面瑩潤光潔,正品率極低,因而極為珍貴。
毛主席晚年手有些抖,原用的瓷器太重,就不太適合他老人家用了。當時湖南省委為了慶祝毛澤東82歲生日,提議燒制一批專供毛主席使用的瓷器,作為家鄉人民對偉大領袖的祝福。此次燒制主席用瓷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省委接待處肖根如拿著中共中央辦公廳的介紹信,與中央警衛局負責毛主席生活起居的吳連登一起來到醴陵,向群力瓷廠下達了一項“十分嚴肅的政治任務”,但沒有提到是為毛主席燒制的專用瓷。
有關部門對這批瓷器的要求是:釉下五彩,內外雙面有花;重量輕而結實耐用;保溫效果好;不含鎘,無鉛毒;永不褪色。釉下彩雙面有花,這在當時的制瓷業尚無先例。群力瓷廠在接受這一任務后,立即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多次試制。為保證萬無一失,吳連登和肖根如五下醴陵,從瓷泥選材配方到瓷器的重量、大小,從畫面構成到彩繪顏料配方、入窯燒制,都在請教有關專家和領導后層層把關。經過一個多月的試制,“主席用瓷”于1974年11月燒制成功。紅月季、紅芙蓉、紅秋菊、紅臘梅四種紋飾分別代表了春、夏、秋、冬。這便是收藏界所傳的“毛瓷”。
1974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82歲生日。23日,周總理乘專機抵達長沙,一是向毛主席匯報四屆人大的籌備工作,二是向主席祝壽。兩人一起用餐時使用的碗,就是這種五彩薄胎碗。因碗內外均飾有五彩四季花卉,后人稱之為“四季花卉碗”。從此,這種“四季花卉碗”及其他醴陵“主席用瓷”一直伴隨在毛澤東的身邊。吳連登至今還記得:“他老人家天天用,臨終前吃的最后一頓飯,用的也是這種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