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The Twelve Stories of Buddha Sakyamuni (9 parts)
桑吉本 繪
唐卡背面有作者親筆簽名、簽章、手印及藏文祈愿點注。
佛陀十二宏化,又稱十二相成道,是釋迦牟尼佛以化身示現的事業中被后人列出來的十二件大事。大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雖在無數劫之前已經發菩提心、積滿資糧、悟道成佛,但為了度化五濁惡世中的眾生,不動其法身,而以各種化身在南瞻部洲顯現出一位王子從投胎到成佛、最終涅槃的功業一生。
十二宏化以故事集的形式散見于各個佛傳。不同的經典對其有不同的劃分。此組唐卡共九幅,以德格印經院藏清雍正年間勉唐派唐卡大師竹巴普布所繪的九幅《佛陀十二宏化》白描版畫為藍本,宏幅巨制地講述了佛祖釋迦牟尼的一生。
九幅唐卡依次為:
第一幅:辭別兜率宮,誕生人世
釋迦牟尼佛本在過去世尊燃燈佛時已獲得無上之智,依次身行無量的菩薩之行,轉世為兜率天的白冠菩薩。為度化南瞻部洲眾生,白冠菩薩向眾神宣告下凡,迦毗羅城凈飯王的王后摩耶夫人因具有適作佛母的三十二種功德而被選中。這便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一宏化——兜率降凡。菩薩降凡后,開始了其第二宏化——入住母胎。四月十五月圓之日,化身為小象,自熟睡的摩耶夫人的右肋入胎。夫人夢見在眾天神的贊美中,一只小象進入自己的右懷。是時萬道金光普照三界四方,大地為之震動,一切惡道的苦難得以解除。十月之后,菩薩的圓滿誕生成為其第三宏化。臨產之日,摩耶夫人啟程返回天臂城娘家生產,途經幽靜的藍毗尼公園時,突發留宿休息之念,繁花錦木發出耀眼光芒,菩薩從母親的右肋合衣而誕,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言:“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第二幅:受用眷妃,厭世離家
少年的菩薩顯示出天賦異稟,精通五明、四吠陀,通達一切文字,掌握了世俗和超越神、人的一切技藝。為防止王子出家,凈飯王將十七歲的王子封為太子,并為他娶迎太子妃、兩位妃子以及諸位妃眷、建造了適應四季的宮殿,千種音樂晝夜不停,還在城門外布滿士兵嚴守。太子雖然一直與妃子們行住坐臥,卻無絲毫世俗欲念,并常于靜夜之中修禪觀。此乃第四宏化。
第三幅:剃度出家
太子決定出家修行。諸天神施展威力,讓守衛、宮女瞬間昏睡。太子得于半夜出城,來到舍棄國,取出金刀,自己剔下頭發,拋向天空。此時大地震蕩,太子身上發出的光芒使眾生的煩惱得以熄滅。
第四幅:修行入定,降魔成佛
菩薩結束六年的苦行后沿尼連禪河向西而行,來到三世諸菩薩獲得無上智慧的金剛座,登上寶座盤腿而坐,道:“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魔王親自率領四大魔兵和億萬魔前來進攻。然而,箭化花瓣雨,利刃變花環,“殺呀殺呀”變成了“皈依他吧”的呼喊,嫵媚的魔女變為老婦。菩薩降伏了魔軍后,于靜坐樹下思考因緣循序之法,進入禪定三摩地,至黎明時分,大徹大悟而成釋迦牟尼佛(佛陀)。
第五幅:演示神變,擊敗外道
外道師們不甘而引火燒佛,引水淹佛。佛陀使出十五種神通法術,降伏外道。人神大眾盛贊佛陀神通之廣大,轉拜佛塔。
第六幅:在波羅奈斯等地轉法輪
佛陀修成正果后,向人講法卻無人能懂,只好到林中獨自修行。梵天為救眾生于苦難,連同數億梵眾一再勸請佛祖講經說法。終于,以佛眼審視世間,決定向三界傳授佛法。為報答先前伴侍他六年苦行的五位侍者,佛陀最先向波羅奈斯城的鹿野苑行去。給他們傳授了親證的四圣諦的真理,后人稱之為“初轉法輪”。從此,世間有了佛(釋尊)、法(四諦十二因緣)、僧(五比丘)三寶。
第七幅:神龍尋香等向佛獻蓮供寶
佛陀以右手觸及大地,地下的龍族立刻獻上千瓣金蓮,花瓣大如車輪,每朵蓮花花蕊內端坐一佛。天人們紛紛用最好寶物來賀佛陀,八種吉祥的寶物(八寶)象征著佛陀身體各個部分的純潔與自然;八種吉祥的食物(八瑞)祝福佛陀永遠如意吉祥。
第八幅:佛登三十三重天
在梵、色、欲、天的簇擁下,佛陀時而作法,時而沿天梯下到人間。他到天界為母親摩耶王后講法,使她轉生成神。他回到人間,萬眾迎接叩拜。
第九幅:佛陀示寂
佛陀八十一歲之際,前往涅槃之處娑羅雙樹林。眾比丘悲痛苦悶,勸請釋尊永世長存,佛陀道:“世間一切無有只生而不滅。你們要堅信佛法,勤苦修行,惟有如此,方能滅除苦之根源。”阿難陀不解佛陀為何選擇此處涅槃,佛陀答道:“我已在此地圓寂過六回。”佛陀以臥獅睡姿在寶床之上示寂。大地震動轟鳴。一切樹木花草紛紛謝落。就這樣,教化眾生的化身為圓滿揭示無常,顯現涅槃。化出金黃色的舍利, 剛好裝滿了八只金盒。
點評:《佛陀十二宏化圖》(九幅)見于德格印經院珍藏的木刻版畫,為18世紀初(清雍正年間)勉唐派唐卡大師竹巴普布的作品,傳世只有白描一種版本,被譽為陽刻版畫之極品,是德格印經院的珍藏之寶。
用九幅大圖來講述佛陀一生的十二大宏化,工程巨大,繪制繁復,畫者奉獻的不僅是精湛完熟的技藝,更須凝聚全副的身心虔誠,沉心以恒,供奉我佛,方能完成此巨制。這對任何畫師都是極高的挑戰,故此《佛陀十二宏化圖》唐卡在近現代幾未見有問世。
桑吉本以德格印經院所存竹巴普馬的原始白描版本為藍本,耗時近三年,方完成此堪稱“一生一作”的心血巨制。
此九幅《佛陀十二宏化圖》恢弘壯觀,大氣磅礴,動人心魄,筆觸法度嚴謹,繪制精細講究,法相莊嚴細膩,用色銜接完整如一,為可遇而不可求的精品、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