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畫億元時代的藍籌股推介之“金陵八家之首”龔賢
發(fā)布日期:2012-12-24
對中國書畫市場來說,2010年兩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造就了史上最為火爆的“收藏品年”,堪稱是“中國藝術(shù)品億元年”。這一年中,10多件書畫藏品屢次刷新各項拍賣紀錄,成功晉級“億元”陣營。業(yè)內(nèi)分析師表示,在2011年藝術(shù)品市場上風頭最盛仍會是古代書畫和瓷器,到2020年或可跨入‘10億元大關(guān)’,投資者現(xiàn)在進入市場還遠遠未遲。
書畫藏品市場,這個原本只是圈內(nèi)人關(guān)注的小眾游戲,現(xiàn)在已成為一個大眾話題,甚至開始影響整個中國投資市場的格局。去年,樓市調(diào)控、股市低迷,而書畫藏品市場卻大放異彩,備受關(guān)注。然而,藝術(shù)品市場也“生于憂患”,面對“過熱”的市場,收藏投資者仍需冷靜分析和作自我判斷。
那么,以投資為目的的藏家應該如何在熱潮中把握清晰的方向呢?文化部文化市場發(fā)展中心研究員,文化部《中國藝術(shù)品市場白皮書》主筆、統(tǒng)籌人西沐給出幾點意見:首先是種類的選擇,進一步在上漲行情已相對充分的板塊中去追高是存在風險的,投資者應更多地沿著市場進程的邏輯及價值判斷的取向去認真選擇,對那些還未被充分認識與挖掘、但文化與歷史價值較高的門類及作品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其次,普通書畫藏品投資者參與藝術(shù)品投資時,必須樹立收藏投資就是學習過程的理念,多看、多學,少動手。當有所體會時,再由小到大,由近及遠逐步地實施收藏投資。要注意培養(yǎng)良好平和的心態(tài),看準大勢,把握節(jié)奏,從容應對,同時享受修身養(yǎng)性的樂趣,而不應跟風追風,以賭博心態(tài)投機炒作。
從這兩點出發(fā),我們挑選了一組極具投資潛力的古代書畫藝術(shù)家,這些藝術(shù)家的作品既順應了目前市場潮流,近年來價格漲幅較大但又未達到讓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程度,上升空間很高,適何投資型藏家。首推其沖的就是“金陵八家之首”龔賢作品。
龔賢,(1618—1689年),又名豈賢,字半千、野遺,、豈賢,號半畝,又號柴丈人,江蘇昆山人。他與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等并稱“金陵八家”。工詩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體。著有《香草堂集》。龔賢是位既注重傳統(tǒng)筆墨又注重師法造化的山水畫家。其創(chuàng)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畫法為基礎,以宋初北方畫派的筆墨為主體,參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吳鎮(zhèn)及沈周等人的筆風墨韻,同時結(jié)合自己對自然山水的觀察和感受,形成了渾樸中見秀逸的積墨法,雖不用潑墨,實具有潑墨煙潤淋漓的效果,頗有宋人的用墨特點。

中拍國際2011春拍書畫精品:龔賢《松下清齋圖》
在龔賢所有的作品中,此次由中拍國際拍賣公司征得的這幅《松下清齋圖》是集中體現(xiàn)龔賢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的作品。龔賢是明代遺民,不入清朝為官甘為布衣,他作此畫是想寄托自己的情感和表露自己的心志,涵義深遠豐富。畫中丘壑沒有展現(xiàn)山巒之全貌,只是順著清泉潦潦幾筆繪出煙霞霧靄之中的遠山輪廓,幽遠寧靜的意境躍然紙上,十分生動。作者以披麻皴的手法近境之實,再以淡墨勾勒遠處山林隱約的形象。《松下清齋圖》的丘壑層巒疊嶂,陰陽脈絡清晰,遠近虛實對比明顯,是中國古代書畫中少見的富有立體感的佳作。隱居茅屋前的幾株松樹占據(jù)了半幅畫面,松樹挺拔而濃密,樹葉用積墨法層層積染、皴擦,是龔賢借米芾之墨法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之所以說是創(chuàng)新是因為前人用積墨法往往先以濕墨涂抹,而龔賢是按“皴法先干后濕,故外潤而有骨,若先濕后干,則死墨也”的方法先干后濕涂抹,所以龔賢的墨色才顯得十分的蒼厚潮潤,恰如時人評說“半千之所以獨有千古更在墨”。
在選擇一張書畫時“真、精、新”這三個標準是不能違背的。真的問題大家都知道;精就是書畫家一生創(chuàng)作中的精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不是一般的應酬之作;新就是品相要好。龔賢這幅《松下清齋圖》款識為“武陵龔賢”,鈐“龔賢”、“半千”印,藏印有“費念慈”。費念慈:(1855—1905年)字屺懷,號西蠡,江蘇武進人。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官編修。與文廷式、江標年相若,才相伯仲,皆有聲詞館。后以事被劾,放歸,寄居蘇州。念慈工書,精賞鑒,善詩,著有《歸牧集》,傳于世。被如此名人收藏也體現(xiàn)其精品價值。此畫橫94厘米,縱57厘米,品相考究。可畏“真、精、新”俱佳矣!
龔賢的作品過去主要在紐約市場交易,數(shù)量很少。作品從1992年起一直穩(wěn)步上揚,到了2005年其《山水》在北京華辰更以1320萬元成交,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guān),直至今日仍為最高記錄。既使是一件龔賢(款)的《山水》手卷在2006年嘉德拍賣會都以60.5萬元成交,讓人驚嘆不已。近幾年來,龔賢作品價格攀升更加明顯,多數(shù)作品過100萬元,其中,《山水通景四屏》492.8萬元成交,另一件《仙山樓閣圖》立軸985.6萬元拍出。從雅昌藝術(shù)網(wǎng)提供的龔賢作品成交指數(shù)中可見其價值。(下圖)

據(jù)聞龔賢舊居雖在南京,其留存在南京的畫作卻極少,連南京市博物館和清涼山公園都沒有他的作品留存。其實不只南京,目前整個世面上流傳的龔賢作品也越來越少,其精品更被喜愛他的藏家珍視,深藏,難得一見。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想見到中拍國際2011春拍中推出的龔賢《松下清齋圖》能夠引起怎樣的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