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泉飛瀑-啟功詩堂 董壽平諸家合作
發布日期:2012-11-09
啟功 題詩堂
董壽平、黎雄才、關山月、黃胄、亞明《臨泉飛瀑》
1987年作
鈐印:“啟功八十以后作” “丁丑” “元白詞翰”
“董壽平” “壽平八十以后作”
“嶺南黎雄才”“山月” “亞明之印”
125×58.5cm
款識:鴻祝同志攜來董老壽平所作古松數筆,屬為補成。時一九八七年四月于廣州,雄才并為題識。
亞明補人物 黃胄補飛鳥 關山月補修竹
啟功詩堂:萬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此圖諸老合筆,宛然唐人詩境,不知詩與畫孰先孰后也。啟功八十又五
《臨泉飛瀑》為董壽平、黎雄才、關山月、亞明、黃胄五位當代國畫大師的合力之作,集諸位大師的繪畫風格于一體,筆墨酣暢淋漓。
董壽平所寫古松筆墨蒼勁,富有生活氣息。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黎雄才和關山月則一人題詞,一人巧手繪制修竹。畫中翱翔于瀑布前的飛鳥是國畫大師黃胄的手筆,與另一位大師亞明所繪人物一起構成畫面中的動感元素。五位大師各施絕技,讓整幅畫作處處皆亮點,既相得益彰又彼此融合的天衣無縫。1997年,啟功先生得觀此作,極為贊賞并欣然題詞,更使該作品的藝術價值倍增。
整幅作品布局虛實相間,濃淡相宜。奔流的瀑布充滿全畫,看似隨意的揮灑卻是筆筆精到,人們彷佛聽見水流轟鳴之聲,甚至能感到股股的水氣攜著水珠撲面而來,迸濺到臉龐之上。古松和怪石是畫面中最具視覺沖擊力的,濃墨重彩繪制,顯得氣勢逼人卻又靈動十足。虬曲的枝干和嶙峋的怪石肆意而奔放,強大的藝術感染力令人不敢逼視。
當然,整個作品的點睛之筆非畫面右下角的雅士不可。濃墨繪成的礁石好似一團祥云升騰于水面之上,更襯出雅士的仙風道骨。面對蒼松翠柏、修竹怪石,眼前是一道白練,耳邊水聲隆隆,和以飛鳥啼鳴,不知道雅士此時心境如何。是心曠神怡、豪情萬丈還是物我兩忘、心入神境了呢?個中滋味,恐怕只有畫中人自己才能知曉了。
綜觀此作,觀者雖然看到的只是一幅靜景,但其實動感十足,不僅僅是視覺享受,聽覺、觸覺也是一應俱全。觀摩此畫,彷佛是在欣賞一部情節曲折的電影,那種身臨其境的狀態和藝術美感讓人如癡如醉、數月不知肉味。
對于此幅畫的意境,啟功先生聯想到詩圣杜甫的兩句詩“萬壑松聲滿,千崖秋氣高”。我想,看到此畫更多人想到的恐怕是詩仙李白那膾炙人口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吧?其實,兩首詩的結合更能珠聯璧合地展現作品的全部風貌。沒想到畫作是諸位大師聯袂揮毫,連其意境也是“詩仙”和“詩圣”隔空聯手,怎能不令人擊節贊嘆,感慨藝術之神奇魅力呢。
如此神作,能夠得觀已是三生有幸,如能懸于室內時時品玩,豈不神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