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成人欧美在线,国产一区二区57,国产超短裙丝袜在线观看,大量国产私密保健视频

微信小程序“中拍微拍”敬請關注


拍賣會時時有

微信搜索小程序“中拍微拍”,體驗線上拍賣會

關注公眾號全稱“北京中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輕松掌握公司拍賣動態!




中拍新聞
首頁 > 中拍資訊 > 中拍新聞
7月拍賣精品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 成交價:35,650,000元
發布日期:2012-12-24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 中拍國際拍品

元青花瓷器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新穎精致的工藝和豪邁奔放的氣魄成為中國陶瓷藝術發展史上的一段不朽傳奇,反映了十四世紀中國對外瓷器貿易的盛況,是中國高超的制瓷技藝與外域的實際需求的完美結合,其形制、用途和鈷料都是外來的,但它又無處不浸透中國匠師們的高超技藝和心靈創造,無處不煥發著中華文明的光華。蒙元之世,朝廷與中西亞地區政治經貿往來最為密切,尤其元文宗登基之后,兩地文化互動交流成就斐然。元青花瓷器的創燒為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交往聯系驟增不少積極因素,在當時兩地商旅往來的路上,斑斕奪目的青花瓷器閃現出的迷人光芒,伴隨著悠然的波斯音樂運至中東諸國,當年交流的盛況可由當今保存的《販瓷圖》得以窺知。(圖二)
十五世紀《販瓷圖》局部,土耳其Saray圖書館藏
 
元青花瓷器最初燒造多應波斯地區(西亞伊利汗國)王公貴族之需,造型、紋飾、功用皆依自彼地之風俗而定,一改宋瓷影青之纖薄小巧,雋秀素雅之風格,往往以器形巨碩雄健著稱,其中大罐一類堪稱代表。此件中拍國際征得的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為元青花大罐三大經典造型之一,其氣息古樸雄渾,口沿繪以一周回紋,有別于常見的梔子花紋,肩部裝飾六朵纏枝蓮紋,罐身主題紋飾為六朵纏枝牡丹紋,脛部則是十瓣仰蓮紋。布局繁密而有序,筆意酣暢灑脫,所繪牡丹飽滿碩大,仰俯有致,風姿典雅,青花明亮妍翠。時代工藝特征鮮明,腹部內外所見接胎痕明顯,內腹壁斑駁粗獷,可見一道道極不規則的慢輪修坯痕,此為元青花獨特的成型工藝所致,并且有部分釉漿罩掛于胎上,流淌自然。通身內外施釉,釉色白中帶青,積釉處呈現鴨蛋青色澤,是典型的元代景德鎮瓷器釉色。底部澀胎,部分泛瓦紅色,留有明顯的墊燒粘結高嶺尾砂的痕跡,為元青花裝燒工藝的重要特征。
 
本品青花與紋飾制作工藝方面頗具自身特色,展現了元青花豐富多彩的另一面。元青花發色因鈷料提純加工工藝與燒成氣氛的不同從而展現出多重風格,與常見的濃重如墨、深入胎骨、錫光斑斑的青花不同,本品屬于濃妍泛微紫、少見錫光類型,而這類淡雅風格的器皿在元青花當中約在三分之一左右。另外,青花紋飾涂繪以前存在不同的工序,舉凡所見濃重型元青花瓷器當中典型的牡丹紋飾皆采取陰刻勾勒成形、青花涂繪之工序,即是繪畫牡丹之前先以針狀工具先陰刻出花葉輪廓,突出葉脈,然后涂繪暈染而成,青料聚積于勾線之內濃重深沉,燒成之后取得強烈的立體效果,但以本品為代表的淡雅型元青花瓷器則是直接以青花繪畫,青花發色妍麗卻不濃重如墨,由此可見選擇何種類型的鈷料裝飾,在繪畫以前工匠已經有清晰的決定。
 
目前存世所見與本品同類的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總數不過十三例,按照上述工藝風格的區分應存在兩類型,一為濃重刻劃者,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圖三)、上海博物館(圖四)、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青花發色極為濃重,紋飾事先刻畫;一為妍麗淡雅者,例如包頭市博物館藏來自燕家梁出土的大罐(圖五)、菲律賓出土的大罐(圖六)。以上所列諸例紋飾大體一致,唯局部邊飾稍有變換,例如口沿裝飾梔子花紋飾為最常見,但上海博物館藏品的浪濤紋和本品的回紋則是同類之中極為罕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紅(上)》,頁7、圖6
 
包頭市博物館藏  1979年內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郊區燕家梁出《元青花》頁50,2009年出版
   海博物館藏《青花釉里紅》頁22,汪慶正著,1987年出版
菲律賓出土   私人收藏《菲律賓發現的中國與安南青花瓷器》圖版Y2,頁34

牡丹紋是元代青花瓷器的經典紋飾之一,而牡丹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史書記載,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進入皇家園林。唐代之后,牡丹詩大量涌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千古絕唱。宋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丘浚的《牡丹榮辱志》等。而文人繪畫當中也不乏以牡丹為主題,元人王淵《牡丹圖卷》反映了元代文人對牡丹之鐘情厚愛,其筆下牡丹盡顯雍容華貴之貌,其氣息與本品所繪至牡丹相同。可鑒,元青花紋飾之風格深受當時文人繪畫之影響。
 
縱觀近二十年以來,古瓷珍品的拍賣無不注重流傳有緒,尤以元青花瓷器為甚。例如2003年秋,美國收藏家莫瑞爾夫婦將一品相狀況欠佳的“元青花四系海水云龍紋扁壺”送至美國紐約Doyle拍賣行,最后以583萬美元(約合港幣4550萬元)的價格成交,創下當時中國青花瓷最高拍賣成交紀錄。即使該品身有多處修補,但系出名門、流傳有緒,依然博得國際大藏家厚愛,不惜重金購藏,兩年后的20057月的英國佳士得公司拍賣會上拍賣由荷蘭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男爵收藏“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大罐”2.3億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創下了佳士得公司當時亞洲藝術品拍賣的最高成交紀錄。該罐由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男爵于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購得。第一次大戰時他曾在荷蘭海軍服役,被派駐北京(1913-1923),為荷蘭使節護衛軍司令。
 
以上二例驗證了元青花瓷器收藏狀況當中的獨特個性,就是元青花瓷器的本身真實可靠的流傳歷史直接成為甄別真偽這一根本問題的依據,因為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尚未曾對元青花瓷器進行仿制。另外,老古董商眼中最為珍貴的“早期青花瓷(EarlyBlue)”的價格由此件元青花扁壺再創新高,再次證明了屬于中國青花器燒制關鍵期的元代名物,不論品相如何,其工藝技術和美術史上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
 
本品與前二者一樣,系出名門,原藏于法國吉美博物館,流傳經歷清晰可靠,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已經入藏西方著名的博物館,為當今拍賣的元青花瓷器當中所僅見的一例,殊為難得。本品雖歷盡滄桑,未能以完美面目存世,卻仍不掩其藝術鋒芒與魅力,紋飾細節和青花發色效果方面非常吻合,皆鋪陳出元青花瓷器最經典的時代風貌,依然可折射出蒙元之世特有的豪邁氣概,猶可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