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自然為師—仿生瓷
發布日期:2012-12-24
2011中拍國際秋拍瓷器專場拍品
清代是中國瓷器蓬勃發展的時期,也是中國瓷器全盛的時期,無論是在造瓷業的規模上,還是在工藝、造型和裝飾上都達到了空前繁榮的局面。特別是乾隆瓷器,更是以精美奇巧的造型、五彩繽紛的釉色、華縟多姿的紋飾,堪稱一代之奇。而特種工藝瓷的制作技巧則有鬼斧神工之妙。
中國瓷器工藝經過明清兩代的發展已然爐火純青,至乾隆朝更是頂峰時期,由于乾隆皇帝本人的喜好和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條件為基礎,瓷器生產中出現了讓人耳目一新的品種,栩栩如生的仿生瓷即像生瓷。
清代康熙晚期出現了粉彩,發展到乾隆已是興盛時期,為象生瓷的創作提供了條件。象生瓷一般為粉彩,因為粉彩色調齊全,有利于模仿生物的各種顏色。乾隆粉彩瓷器在用彩方面就是利用粉彩粉潤柔和的質感而造出象生瓷。粉彩料有各種不同的色澤層次,能準確細致地仿制出石、木、各種工藝品和各種動植物的色調和質感。尤其乾隆粉彩的仿生瓷的形態、色澤與實物比較幾可亂真,在制瓷裝飾工藝上達到了更高的水平,可謂空前絕后。
仿木器始于雍正,是以紅、黑兩色釉彩在瓷胎上繪制木質紋理,也有加用浮雕裝飾,增加真實感的,常見的器型有木碗、筆筒、臂擱、木桶、木盆等,乾隆時仿木紋器較之雍正更加精彩,一些器皿內外皆繪木紋,極為精致,像生瓷在雍正、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充分的利用豐富的彩繪工藝使像生瓷更加形象逼真,雖然表現了瓷器裝飾技術的高超
摹仿佳木、美石紋理的顏色釉為唐英之首創,深受其鐘愛,成為唐窯私物的最重要風格之一。唐英是中國陶瓷史上最具知名的督陶官之一,是一位有作為的窯務管理家和工藝實踐家。他在景德鎮督理官窯陶務長達二十七年,歷經雍正、乾隆兩朝駐廠的監造事務,他悉心鉆研陶務,身體力行,創造出歷史上多種精美瓷器,將中國瓷器業發展推上頂峰。世人把唐英這一時期稱為“唐窯”。
本文今天介紹的就是這一時期的釉里紅仿木紋瓷器(如圖),此器殘,本應有雙耳,底部有孔,姑且把它稱之為花盆。通體為釉里紅仿木紋色澤質感均逼真自然,構思巧妙。具有真實的木紋質感,惟妙惟肖。《飲流齋說瓷》載:“乾隆有專仿木制各皿,遠望儼然如木,而實為瓷者,名曰‘仿木釉”。此件仿木紋釉洗構圖疏密得體,層次分明,宛若天成。清雅怡人。這時期是個很重視瓷器生產創新的時代,所設計生產的瓷器都帶有其時代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