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拍品賞析—清乾隆 青花三多紋蒜頭瓶
發(fā)布日期:2012-12-24
清乾隆 青花三多紋蒜頭瓶
高28
此瓶口為蒜頭形,細長頸,溜肩,垂腹,高足外撇??谘仫椈丶y,蒜頭部分飾纏枝花卉,頸肩部飾變體蓮瓣和回紋,脛部和圈足外墻飾仰蓮瓣和海水波濤,器腹為中心畫面,飾石榴、壽桃和佛手等瑞果祥花,寓意多子、多福、多壽。脛足間飾蓮瓣紋,圈足海水紋。圖案布局疏朗,青花發(fā)色淡雅,呈色典雅,胎質堅細,質地勻凈潤澤,釉面瑩潤,繪畫筆觸工整、精細,造型挺拔美觀,完美無缺,殊為難得。
蒜頭瓶,因口若蒜頭而得名,始于戰(zhàn)國晚期,起源與秦漢,有銅制與陶瓷制之別。早期多發(fā)現于陜西以北及湖北,四川,河南地區(qū),后漸擴展到其它地區(qū)。蒜頭瓶口如蒜頭狀突起,宋人認為可塞其口,而瓶頸細長便于握持,瓶腹扁矮可以盛裝,故稱之為溫壺,用作酒器。宋以后為仿古器式,歷代皆有。
隨著其它酒器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蒜頭瓶自元代始已由酒器演變?yōu)殛愒O器甚至于陪葬器。因此其器型日趨完美,其飾紋也逐漸豐富多樣。由于它的造型獨特而又極具觀賞性,成為歷代皇室必用之物。至清乾隆帝對此瓶的鐘情不減,在位三年便命唐英燒制于景德鎮(zhèn)御窯廠。雖然乾隆帝將推陳出新、超越傳統(tǒng)的思想帶入了當時的制陶業(yè),但古代的風格一直是作品背后的創(chuàng)作源頭。因此,當時的蒜頭瓶是按照明代官窯的樣式并加以改進而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