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的活躍期從2003年 “非典”算起,至今已整10年了。10年來,中國古代、近現代書畫、油畫、瓷雜、玉器等諸藝術門類中藝術品的價格大部分都以幾何級的價格增長,得到市場的認可。許多人在這期間通過藝術品使自己的財富得到迅速膨脹,不少人由窮人變成了富人。時至今日,人們發現大部分的藝術品的價格已經很高,很多人后悔沒有過早介入進去,而錯失了那段時期的大好投資機會。機會總是有的,關鍵在于你有沒有一雙發現的眼睛。
當代書法就是一個值得垂青的板塊。放眼拍賣場,當代書法家的作品在大中型拍賣公司還為之甚少。僅有沈鵬等幾個書法大家的作品成為拍賣市場中的硬通貨;個別拍賣公司偶爾開設一個當代書法專場也因眼前利潤不大、牽涉精力而不愿持續。人們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群眾基礎最為廣泛的書法——當代部分竟然不為藝術品市場的引領者——拍賣公司所看好?通過與大拍賣公司負責人的接觸,他們目前不器重當代書法板塊,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利潤不高,工作量不少。當代書法家的作品目前最貴的也不過5萬/平尺,與上拍的其他作品的價格相比相差甚遠,所得傭金自然較少。但征集起來所耗費的精力卻并不少。二是當代書法家不懂珍惜市場,買家熱情不太高。不少當代書法家有點名氣后,熱衷以低廉的價格進行私下交易,例如參加筆會、走穴、交由畫店、網店、自作自賣等,而上拍的作品往往價格較高,調動不了買家上拍賣公司買的積極性。三是有上拍賣場做價格的嫌疑,影響拍賣公司的聲譽。一些當代書法家抱著急功近利的想法,以圖短時間擴大名氣獲利,自我炒作。對于拍賣公司而言,傭金不高,獲利不多,自然不愿犧牲公司的信譽而配合。四是當代書法家不太懂得市場配合,對創作水準要求不嚴。藝術市場對作品的質有要求,對量同樣。量大的藝術品,其價格要不斷攀升就要受到制約。對一些大量重復制造的當代書法家來說這是個嚴重的問題,也降低拍賣公司推介當代書法家的熱情。
短期而言,這是拍賣市場不愿意推廣當代書法的主因;但長遠來看,當代書法又是價值洼地的最大板塊。理由如下:一是當代書法價格低廉,作品價格與藝術價值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許多人會認為當代書法家的作品與古人相比相差很大,孰不知,中國書畫歷來就有“今不如古”的感嘆,世界藝壇也莫不如是。客觀而言,藝術都是具有時代性的,當代書法家在筆墨工夫上因種種原因難以與古代大師相比,但在書法趣味、裝飾效果、章法、展覽效應等等方面因為時代的進步還是突破了前人的。但當代書法的價格還很低。絕大部分成名的書法家的作品每平尺不過幾百元、幾千元,最貴的已進入耄耋之年的當代書法大家也就區區幾萬元。與姐妹藝術——國畫動輒每平尺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差距不是一丁半點。大家都知道書畫同源的道理,古人沒有一個大畫家不是大書法家的,但是現今很多成名的畫家在書法上都很薄弱,這不僅影響其當下作品的水準,也制約其未來的發展,然而市場還給以了很高的認可。不少功力深厚、風格獨特的書法家卻得不到市場的認可,這是不正常的。市場遲早會作出修正。二是古代、近現代書法近幾年價格狂飆,必然助推更多的人來關注當代書法。黃庭堅《砥柱銘》價格已達4億多元;一平方尺的曾鞏《局事帖》也超過1億元;過千萬的古代書法作品比比皆是,同等尺寸的書法作品不少超過同時期繪畫作品的價格,“好字不如爛畫”的老觀念在當今收藏界已逐步扭轉。當代書法直接胎息于古代書法,那些筆墨精湛、有所創新的當代書法作品必然會乘勢而上。三是當代書法的一級市場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不少作品只要合適的價格也基本成為“硬通貨”。自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書法熱”至今興盛不衰。藝術品市場的活躍也帶動了不少畫廊、畫店代理、經銷、推廣當代書法作品,近些年書法網站的大步發展,也催生了數以千計的網店經銷當代書法,不少經銷者單靠網店銷售額就能達到數百萬元。當代書法一級市場的活躍與人們在物質不斷得到滿足而追求精神需求密切相關,樓堂館所宅等場地掛上書法作品已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這為書法市場打開進一步向上發展的空間。四是當代書法的創作形成百花齊放的格局,為市場提供了豐富多樣、充沛的書法作品,基本能滿足喜好書法人士的需求。目前,中國書法的學習、培訓、創作已形成了立體性的良好格局。長期學習有各大學、專業院校的書法專業;中期學習有學院開設的高級研修班、導師工作室培訓班;短期學習有公立、私立的培訓班等等。平常還有各種大賽、展覽、筆會、采風、研討等等方式。這些無不為書法家提升自身的學習、創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各種大賽、考級、權威專家的認可以及一級市場以腳投票的方式也為書法家分出了一定的層級,方便收藏投資提供有益的參考。
當代書法作品在目前還不能成規模地走上拍賣場有其自身的問題,但也與一些拍賣公司只看到眼前利益分不開。目前各拍賣公司在爭奪舊有拍賣品種的資源已趨白熱化,并且普遍遇到瓶頸,這為當代書法市場的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誰能率先預感并抓住這個機會,誰就能從藝術市場留給我們最后的價值洼地——當代書法中獲取豐厚的回報。
本次中拍國際推出這個當代書法專場,抱著推動書法事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從全國數以萬計的書法家中精選了30多位代表性的老中青書家,他們中大多深厚的文化底蘊,既有從事學術研究、教學的,也有在藝術機構擔任領導職位,還有來自藝術媒體的領頭人,他們都擁有廣闊的視野和寬博的積淀。盡管他們與古人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他們的創作思路與古人一脈相承,并且所體現出當今的時代特色和個性風格,足以展現當今書法界最新的創作成果。有興趣的收藏投資者,可以從中挑選自己中意的作品,因為“英雄”不問出處,關鍵在于“所見略同”。你今天正確的選擇,未來會值得慶幸的!
新華社《收藏投資導刊》主編 堯小鋒
堯小鋒 楷書古人題書詩
2012年作
紙本冊頁。31*
款識:右錄古人山水畫題詩六首,壬辰之陽春三月小鋒于京華。
印鑒:堯小鋒印、靜思、守真。
出版:《書壇名家系列·堯小鋒》,書法網2012年印行,第16-17頁
說明:得自畫家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