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香的歷史在我國由來已久,漢代著名的博山爐就是人們為熏香而設計的,這種用以呈放香料的器皿又稱為香熏。香熏最初采用青銅為材料,起初只是為了熏香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漢代以后,香熏的材質逐漸豐富起來,其用途也從一種實用器物,開始轉變成為陳設或者把玩的觀賞品。玉香熏最早見于唐宋時期,明清最為盛行,使用時在放置香料或鮮花,使香氣由鏤空處向外散發。
隨著時代的發展,香熏逐漸遠離我們的生活,但是在拍場上卻日益受到追捧。即將亮相中拍國際2012年秋拍的一組香熏因其制作精巧、形制罕見,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此香熏一組三件:一為主體白玉蓋盒式香熏;二為放置香熏的銅熏爐,三為存放香熏的紫檀木盒。
白玉香熏,玉質細膩,鏤空雕刻,器呈圓形,子母口,圓形花卉紋紐。全器鏤雕盛開的花卉和翻卷錯落的枝葉紋。花卉布局有致,分六片圓形花瓣和五片尖形花瓣兩種花形,紐心一朵圓形式花卉,器蓋圓、尖二種相間隔均勻分布四朵花卉、器身亦如此分布五朵,花卉枝條舒展,迎風搖曳,極為爛漫。其間草葉紋為地,雕刻精細,片片葉面莖脈分明,細微處猶如發絲,顯示出雕者的極高技藝。整器刀法嫻熟,紋飾精美,韻味十足,為乾隆西番作之精品。
銅熏爐分為三個獨立的部分,上部為將軍頭盔式蓋,蓋形與將軍罐的蓋頗為相似。腹部為六邊形柵欄式籠,正面兩扇帶扣的活頁門,白玉香熏即可放入其中,不影響香氣四溢。底部呈三足式銅爐,爐與圓柱形底座相連,且內有封藏,搖之沙沙作響,說明此器經過開光。銅塔造型頗為奇特,十分罕見,整體給人以肅穆恭畏之感,當屬置于殿堂之上的陳設品,等級頗高。
抽拉式紫檀盒,色澤幽雅,做工精細,包漿凝潤,古樸大方。可見白玉香熏平日里并不使用,而是存放于紫檀盒中,只在重要時日或貴賓來訪時才會取出置于銅爐內使用,以彰顯場面隆重,也更體現出香熏之貴重和物主對其的珍視。
從目前的拍賣紀錄來看,目前成交價前幾位的香熏都是皇家使用的,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2004年北京翰海秋拍推出的清乾隆銅鎏金嵌百寶福壽香熏,成交價達到了671萬元。中拍國際秋拍的此組器物玉香熏胎體薄透,掏膛勻凈,雕工精湛,銅熏爐與故宮博物院所藏“番蓮紋玉香爐”形制十分相似,加以紫檀盒相襯,可推斷其為宮廷御用陳設之物,珍貴非常。
中拍國際2012秋拍“妙臻百藝-玉器·雜項專場”拍品:清乾隆 香薰(一組3件)通高
玉香薰 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