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拍佳器領銜亞洲藝術展
發布日期:2012-12-24
“2009·亞洲藝術高端市場博覽會暨亞洲藝術市場大賽”將于1月5日至11日在中國國際貿易中心隆重召開。屆時北京中拍國際拍賣公司將以強大的陣容,攜高精的文化藝術品參加此次展覽盛會。
中拍國際是一家綜合性拍賣公司,長期以來堅持文化拍賣路線,即依托拍賣等形式推廣與傳播中國悠久歷史文化。此次展覽中,公司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以高古瓷和高古玉這些能代表國粹的藝術品及佛教藝術品為主打,將推出瓷器、玉器、雜項等精美文物藝術品百余件,優秀書畫作品三十余幅作珍品展示。
屆時,將有中國高古瓷器與高麗古瓷三十余件結合展示,交相輝映,亮相中拍展位。其中一件宋代耀州窯月白玉釉窯變罐高11.5cm,口徑7.8cm,足徑5cm,唇口微外撇,短頸,圓鼓腹,淺圈足,足端露胎,胎質堅硬。通體施月白釉,釉質肥厚細膩,釉面晶瑩潤澤,釉層密布著極細膩的氣泡,似晨星閃爍,達到了“汁水瑩澤,含水欲滴,釉如膏脂溶而不流,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的效果。罐腹側有一圓形窯變紅斑,在青白色的釉質包圍之間,恰似晨日出海,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將玉的溫潤在瓷器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實為耀州月白瓷的巔峰之作。而元代霽藍釉白龍紋玉壺春瓶則代表了元代高超制瓷技術,堪為元代藍釉瓷佳作。其高28cm,撇口,細頸,垂腹,圓足微外撇,為標準的玉壺春瓶形制,腹部留白刻三爪白龍紋,形象逼真,極富藝術感染力。腹內足內不施釉,器身施霽藍釉,釉質瑩潤,釉色均勻,色如寶石,高貴典雅。此瓶造型輕巧別致,線條優美流暢,胎質純凈細膩,工藝精湛,與故宮所藏霽藍釉白龍紋盤在裝飾風格和釉料特征上極為相仿。瓷器展品中還有一個亮點,就是12世紀高麗青釉鐵花纏枝花卉罐,高17.4cm,口徑9.4cm,足徑9.2cm,直口,圓肩,鼓腹下收,矮圈足,外壁剔劃出花紋,再以氧化鐵為著色顏料繪制圖案,覆以透明釉,發色成功。整個畫面黑色花紋深淺不一,黑者似漆,淡者如煙,濃淡相濟,朦朧神妙。花紋線條流暢,揮灑不拘一格,為高麗宮廷用瓷,代表了高麗瓷釉下鐵花工藝的最高成就。
中華民族是一個賞玉崇玉的民族,溫文爾雅的君子之風正是溫潤的玉性之體現,可以說七千年的玉文化已將中華民族塑造成了一個玉的民族。為了向大眾展現中華民族玉文明的獨特魅力及歷史意義,中拍國際精選新石器時代青玉母祖形器、唐代水晶鑲銀鎏金胡人戲獅紋帶板、五代水晶三兔足水晶香熏、清羊脂白玉痕都斯坦式鏤空香囊等玉器作展示。這些玉器皆古拙精奇,盡顯中國玉文化的無窮魅力。其中紅山文化巴林石質玉豬龍高10.2cm,以巴林石雕琢,其形整體肥厚,呈玦形蜷曲狀,首尾銜接出缺而不斷,頭大,雙耳豎立,陰刻減低出圓目,吻部前突,鼻尖有多道皺紋,鼻孔處陰紋較深。周身光素無紋,材質紋理突出,背有一穿孔。(此類造型器物在《文物藏品定級標準圖例 玉器卷》第51頁中被定為一級文物。)另有一件白玉持經觀音坐像以精選的玉料和精妙的刀法昭示著佛教徒的虔誠。菩薩側身坐于洞石上,高發髻,雙耳垂肩,面容豐滿,面目含蓄安詳。身著白衣,敞胸露足,左手持經書,右手拂膝,衣紋刻劃飄逸流暢。精工細琢,取料為上等和田白玉,高達12.2cm,應屬當年宮廷用料,歷經歲月洗禮,養成厚重瑩潤包漿,表面結成橘皮狀包漿痕,是一件罕見的古代玉雕佛像藝術精品。眾所周知,乾隆帝既是個喜好吟詩的皇帝,也鐘情于玉的收藏。玉器展品中恰有一件清乾隆白玉御題詩玉環(帶原配紅木托),不僅玉質溫潤細膩,玉料上乘,琢磨精美,更有乾隆帝的親筆題詩“和闐包貢歲頻來,希致如脂中椀材,成器明廷襄大典,掞毫麗句泐奇環,無纖假爾瑜無揜,有足受斯量有恢,奕葉子孫永保用。”實為一件靈氣天成,華章人譜的完美之作。別具伊斯蘭玉器風格的十八世紀痕都斯坦白玉花卉瓶也格外搶眼,其玉質白中微泛青綠,局部有綠點,呈蠟狀光澤,是典型的伊斯蘭玉器用料。器體挺拔,高25cm,胎體薄透,器壁厚度僅在毫米之間,尤其是瓶肩內部亦能掏琢與瓶壁薄厚均勻,此種薄壁之掏琢是運用傳統工具細細碾磨而成。器表壓地突起西番蓮枝紋,花紋流暢,疏朗有致,帶有明顯中亞紋飾風格。無論從玉質還是琢工判斷都說明該器是痕都斯坦本地作品,而非清代宮廷仿制的“西番作”。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痕都斯坦玉器精品。
以上所述珍品相信已足夠讓廣大觀者心動,然而中拍國際即將展出的佛教藝術品更是精美絕倫、異彩紛呈。五代八棱七級浮屠金塔、吉祥八寶銀累絲鑲寶石掣簽瓶等二十余件佛教藝術品定讓人目不暇接,贊嘆不已。勘與法門寺出土的迎真身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相媲美的唐—五代金嵌寶石雙輪十二環十二圓覺僧鏨花錫杖高110cm、重1.350kg(約合于古制43兩)、含金量76%(約含古制金33兩),含銀量約24%。以金銀為體,杖桿中空,圓柱形,采用了“金銀鏨刻”工藝,通體鏨刻紋飾。并以四出團花忍冬紋,以及一整兩破式圖案與團花紋,裝飾上、中、下三段攔界。在上下欄界內,鏨刻手執法鈴,身披袈裟立于蓮臺之上的圓覺僧十二體,通體襯以纏枝蔓草魚子紋。杖首有垂直相交金銀絲盤曲的桃形雙輪,雙輪每股各套鏨花涂金銀錫杖環三枚,共十二枚。桃形雙輪垂直相交,邊緣有波浪凹凸,整體線條流暢優美,流線感極強。輪頂為仰蓮束腰座,上托釋迦牟尼像一尊,結跏跌坐于仰蓮臺座上,著通肩式大衣,作施無畏與原印,法相莊嚴,神態端莊慈祥,面容極為和靄,表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審美和雕塑水平。另有造型獨特的遼代宮殿式銀金舍利函集精工巧作與虔誠信仰于一身。舍利函為銀鎏金仿木結構房屋建筑,通體鏨刻紋飾,單檐廡殿式屋頂,房屋前臉為對開門,以如意形合葉和主體相連。雙門由純金制成,門上裝有對稱鋪首環。密函內壁后墻鏨如來說法圖,兩側門扉鏨刻有文殊、普賢菩薩造像。塔座中心焊接有銀管,內放佛骨舍利一枚。這些都無言地詮釋著該舍利函的絕高等級。銀累絲鑲寶石無量壽佛坐像雖不是金光燦燦,但巧奪天工的累絲工藝卻讓人嘆為觀止。無量壽佛本尊為珊瑚貼塑而成,神情肅穆,雙手托甘露壽瓶,全跏趺坐于雙層蓮座之上。背后有火焰形背光,以累絲卷草紋為地紋,嵌伽陵頻伽等脅侍菩薩像。蓮臺之下為方形須彌臺,臺上兩尊小佛像,呈單腿舞蹈立姿,護持于壽佛兩側。嵌滿祖母綠、紅寶石、珊瑚及綠松石等裝飾,背嵌藏文六字真言。整體珠光寶氣,華貴異常,做工極為考究,是藏傳佛造像中罕有的珍品。
書畫展品則薈萃了中國古代、近現代和當代書畫之精品力作,古代畫作如蔣廷錫的《官上加官圖》,是一幅沒骨法與勾勒法并用的作品。畫中公雞與雞冠花花朵,都用墨線勾勒,略施淡彩,洗盡鉛華,畫法有意取元朝畫家陳琳、王淵遺意。題材高雅、寓意祥瑞、幅面大并且風格富麗堂皇。此幅作品體現了其學古遺風和自己的典型風格。近現代書畫多以民國的京津、海上畫家為主,如吳湖帆的《翠峰蘭若圖》,參以古法,米家山水風貌尤可見,畫面中可見其摹古功力極強,傳統功力令人感嘆;另有結合中國韻味與西方形式的典型之作,即吳冠中的《漁港》。整幅畫由水筆墨線在素描紙上繪制而成,用筆流暢生動,時緩時急,充滿生命力,體現了畫家對筆墨把握的高超水平以及對線條質量的高度要求;劉旦宅的《笙簫引鳳圖》,題材寓意吉祥,全圖設色艷麗,線條飄逸灑脫,當為難得之佳作!當代書畫也著重推出一批有實力的當代中青年畫家畫作,其中包括李志強的油畫作品。李志強以實力與思想取勝,被譽為十八世紀西方野獸派代表畫家,有濃厚的印象和表現主義的色彩,但是,卻能在西方的藝術形式下表現東方人的思想內涵。畫家遠離市場潛心研畫十年,其畫作一經問世即取得良好佳績。即使在市場遭遇寒流的情況下,他的上拍畫作仍在中拍公司秋拍中以超乎想象的價格為香港藏家所購得,足見其畫中所蘊含的獨特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