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仿商周青銅簋造型,敝口微撇,薄唇,束頸,下腹外鼓,夔龍形雙耳,圈足向內弧收。白胎,胎質細膩,胎骨厚重,施梅子青釉,釉層厚,色澤滋潤。口及圈足端無釉,呈朱紅色。此器制作精細,形體勻稱,端莊秀美。
龍泉窯創燒于唐,南宋為極盛時期,器物制作規整,器底修坯平滑,質量有了顯著提高,成功地燒造了粉青,梅子青等青翠嬌艷的釉色,胎分黑白兩類,白胎占90%以上。除了燒造了許多新式器形外,仿古器形如仿古銅,古玉器形等大量燒造,形成一股風尚。
宋人仿古尚美,宋器美在古意盎然,此器形制較大,形制工整美觀,彰顯古典美意。口沿外撇,鼓腹,頸部裝飾兩條玄紋,兩邊各裝飾一龍耳,高深圈足,略向外張,在外沿形成一圓潤折耳,整體器形圓潤典雅,雙龍耳蒼勁有力,比例協調。通體施嬌艷的粉青釉,釉色肥厚瑩潤,具有青玉般的效果,器口一圈芒口,器足露胎,胎體加入含鐵的紫金土,故胎色白中帶灰,符合粉青釉瓷器的特征(參見《中國陶瓷》413頁),露胎處顯現濃艷的火石紅。總上特征,故可認定此爐為典型南宋中后期的龍泉窯產品,是一件極為罕見難得的珍品。
這件東西特別是具有以下幾點珍貴之處:
一是其釉色和造型,釉色是最純正的粉青,造型是龍泉青瓷中最高檔的仿商周青銅器的器形,屬陳設用器;就憑這兩點就足已證明這件東西絕對是當年跟南宋官窯并行進宮的御用器。尤其是它的圈足,不是常見的那種平面直立的,而是極其罕見的折角狀,這就完全逼真于商周的青銅簋之圈足,然而瓷器做這種圈足的難度是極高的;再加上其雙龍耳,真可謂是顛峰之作!簋是西周非常重要的禮器,與鼎配套使用。使用鼎和簋是西周貴族的特權,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周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其他貴族使用數量受到嚴格限制,亂用鼎簋則被視為“僭越”,為大逆之罪。故瓷器用此器形,即證明了其絕對的高貴性。
二是其稀罕性,據權威資料顯示,類似器物國內館藏的僅為3件,比較接近的是四川遂寧市金魚村窖藏出土的,可惜已殘缺。
三是其來源極為可靠。得自于國內知名的大藏家,源于上個世紀某文物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