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說明: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就于1957年、1960年(此次未涉及溪口)二次對淅江龍泉溪口、大窯窯址展開系統發掘考研活動,得到了不少的考古資料,從兩處窯址發掘出的大量青瓷片看到,黑胎瓷片僅占其中極小的比例,十分稀罕,黑胎殘片歷史堆積層極淺,由此說明此類產品的歷史燒造時間較短;從黑胎瓷片的表象來看,此類黑胎產品制作精細,不論從瓷土淘洗、配比、拉胚,還是施釉、利器等諸多工藝環節,無不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其整體的精美度看,甚至遠勝同時段杭州官窯。淅江博物館也第一時間為館藏龍泉黑胎青瓷標本換上了新身份證“龍泉官窯”嶄新標簽。
敞口、平沿、弧腹。通體施青釉,釉較厚。圈足鐵胎。盤心貼首尾相向魚紋兩條,外壁印蓮瓣紋,簡潔素雅。